【期货知识科普 | 影响镍价的因素有哪些?】
1. 供求关系。最主要因素。其中重要指标是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显性库存指交易所库存,隐性库存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终端用户持有的库存。
2. 成本。上下游成本限制上下限。镍冶炼行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决定镍的下限。不锈钢与原料镍价格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下游行业景气程度,直接影响镍的消费。
3. 进出口。印尼和菲律宾是全球最大的镍矿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两个国家进出口政策对镍价至关重要。印尼是全球第一大镍矿出口国,镍矿出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20%。
4. 宏观经济。当经济发展快速时,利于镍消费增长。关注经济增长率或工业生产增长率。(资料来源:美尔雅期货)
没钱,没保障,还可能背着巨额房贷//@一个人的旧时光:内需不足的根本性原因,不是没钱,而是贫富差距过大。 给一种极端假设,市场上有1万人,有1亿的钱,第一种分法,10个土豪拥有9000万,9990个人拥有1000万。人均拥有900万的土豪,和人均差不多1000的普通人相比,土豪可能花掉900万中的100万,普通人会花掉全部的钱,不花完他根本活不下去,累计内需就是土豪花了1000万,普通人花了1000万,一共2000万。 但是现实中,这2000万是会带来利润的,这里面的大头还会集中到土豪身上,小头在普通人身上,这样就会形成财富聚集效应。 第二种分法,有10个土豪,他们只占了1000万,人均100万。其他9990个人占了9000万,人均差不多9000块。然后土豪花了大概20%,也就是200万。普通人花了80%,也就是7200万,你会发现,这个内需高达7400万。 换句话说,同样多的钱,越少的人花,能花出去的越少,因为花钱是有阈值的,你有10个亿,你买房买车泡妞,能花多少?花不完的,只要你不去创业投资,你一辈子花不完10个亿。但是1万个人花10个亿,分分钟给你花了。 所以贫富差距大,是内需不足的根本性原因。 当然除了根本性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国人太没安全感,太喜欢存钱,这个是因为社会福利太差,大家信心太低导致的。还有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管太不到位。 为什么就不能直面大多数人收入低、工时长、物价高、没有保障、隐形成本高的问题呢? 掩耳盗铃没意义,自己骗自己,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除了一二线城市,很多地方私企平均工资也就3千左右,你看看58同城上那些招聘的凡是写工资面议的,工资基本上就是3千左右,有的地方更低。扣除社保医保,剩下的钱也就是个饭钱,还指望消费?要知道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私企或者是给个体户工作。 国企的工资也没有高到哪去,能源类国企工资福利都好,但是从业者非常有限,就那么点人,一般人也进不去。机械类、冶金类的国企,有的工资还不如私企,好处只是稳定,工作时间有保证,如果是第三方协议的,那真是还不如私企。 看看拼多多,看看早市,销量大的东西价格都是非常低的,这才是真实的社会。 大多数新婚家庭都需要父母的接济,因为很多人的工资还不如父母退休金多,还要负担车辆和孩子的费用。有房贷的就不用说了,能维持日常生活就不错了,很多家庭房贷是父母在还。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生孩子,太累了,上班是给老板打工,回家是给配偶孩子打工,真是没什么乐趣可言。 大多数人换季的时候也未必买一件衣服,这两年人们社交聚餐明显少了,嘴上说的是杜绝无效社交,实质上是饭店越来越贵,没那么多钱去造。 工资虽然不高,但咱们物价还不低。网上很多和欧美国家比物价的贴子,大多数都用汇率比,都换成人民币好相咱们物价也不高,但是和收入相比,就暴露了。英国羊肉换成人民币1斤42元(据说),和我所在的内蒙差不多,但是普通英国人收入换成人民币都是一万多两万多一个月,我要是一个月挣一万多,我也不在乎一斤40块的羊肉。 财富两极分化真是超过了很多普通人的想象,挣大钱的机会,永远都只在小圈子里流动,普通人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当了耗材老板还要你唱感恩的心,感谢他给你被剥削的机会。 咱们国家的中产其实很少,大多数城市里的普通人家,根本够不到中产的标准。 还有,千万别看国内居民存款余额,这里面水份太大了,个体户的流动资金,企业的公款私存,某些人的灰色收入都在里面,这些钱可不是用来消费的,那是某些人的资本。真正属于普通家庭的存款,其实是个迷,现在连解开这个迷的勇气(数字货币)都不一定有。
老板说的对隐性成本没算,啥叫隐性成本,说白了就是请客送礼拿工程的钱,他请客送礼买房人也得出钱
智多房贝“别诓我了!你们房子成本最多3750,七折卖给我怎么会亏?”下午,一男子在售楼处算成本账,怼得小楠哑口无言。 下午两点左右,售楼处来了一对男女,跟接待他们的置业顾问小楠说,他们年底结婚,要买一套婚房,今天先过来看看。 久未开单的小楠,使出浑身解数,重点给他们推荐二期的洋房。 目前我们楼盘二期销售惨淡,总共240多套高层,220多套的洋房,自从去年年底开盘以来,仅售出100多套,洋房依然还有180套左右剩下。 随着工程不断推进,整个二期外立面已经接近完工,9月份景观开动,11月二期就可以交房,因此,所有人都很着急。 这对男女到样板房和现场看了后,非常满意,尤其是看了一期景观后,女的简直赞不绝口,对小楠说:我们看了几个楼盘,景观就数你们最精致,简直就跟花园子一样,楼间距也不错,阳光充裕几乎没有遮挡,不像有的楼盘,就跟回迁房似的。 小楠回应:是啊,我们老板下了大血本呢! 后来他们来选户型,女的看中了六楼的一套133㎡洋房,西边户,可以看到整个中心花园,又不会被打扰,动静相宜。 当时小楠觉得这套房基本成了,可没想到谈价格时,差点让小楠崩溃。 因为价格是男的来谈的,这男子,看房选房的时候意见不多,可谈起价格来是“老手”。 @智多房贝 当女的问起价格时,小楠不慌不忙地拿出计算器,依照价格表上的价格,把目前楼盘所有的优惠都给减掉,包括暑期购房直减2万,她的最低折扣96折,还有一个团购优惠1万元。 因此,这套表总价96万的房子,折算下来,总价仅89万元,小楠向他们表示,这是这套房的最低价,如果他们今天就能定的话,她还可以向领导请示,再降一万,88万成交,是个挺吉利的数字。 谈到价格,女的似乎没主意了,就看着男的,让男的拿主意,估计钱也是男的出的。 男子一开口就说:我有一个朋友,前年在你们一期买了房,当时好像给他打了92折,最后又给减掉了2万,好像还有其他什么优惠,总共算下来,便宜了将近10万! 那时候,你们的房子还挺好卖的,现在房子难卖了,反而优惠更少了?这太不够意思了吧?要知道,前面我们去看过的楼盘,都能打到9折,而且马上买的话,还能再降价。 说完,就盯着小楠看,一脸地不满意。 小楠说:我不知道你朋友是哪一位,我们楼盘之前从来没有92折卖过,他除非是把所有优惠都算进去,这样的话你们这套房算下来,也差不多92折,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一分钱一分货,我不去评价别的楼盘,你们自己应该看得出来,品质相差很大的。 男的没理小楠的话茬,继续说:真不瞒你说啊,上个月,我们县城有一个楼盘,打七折销售,这你应该知道吧,当时之所以没买,是担心他们会烂尾,所以就想等等看,我想你们其他楼盘也会打七折。 所以,我们今天来买房,心里的预期价位是总价打七折,或接近七折,如果可以,我们今天就下定,一周内付清全款。 小楠彻底被惊呆了,这家伙,卖房子竟然跟在菜市场一样,价格是可以随便砍的。 小楠几乎是脱口而出:七折怎么可能?就连成本价都不够,你们这套房,单价7200,还是价格最高的一套,打七折的话,单价就是5000左右,如果放到整个楼盘,平均单价大概就是4000,你是想让我们亏本卖吗? 那男的听着小楠愠怒的声音,风轻云淡地说道:你别诓我了,可能你自己都不清楚你们楼盘的成本价,我是这里本地人,我可以告诉你,平均单价最多3750元,所以即便打七折,照样有利润。 看着小楠迷茫的眼神,他随即将计算器拿了过来,一项一项地给小楠算:你们的地价,每亩150万,容积率1.8,所以土地成本,每平米1250元,这个是透明的! 至于建安成本,一般1500-1800一个平方,你说你们是高品质,就给你们算2000好了,其他的融资成本算200,营销成本算100,行政办公公关等成本算100,税务等成本算100,全部加起来就是2500,这还是往宽里算的,有些内情我也知道。 所以土地成本加上其他成本,你们楼盘的综合成本最多就是3750元一平方。 这男的把成本拆开来一算,把小楠给怼得哑口无言,这简直就是专家啊,搞得比小楠还清楚,小楠愣是30秒钟没反应过来。 后来这对男女离开时,男的说:你们总是要利润的,所以如果不超过75折,我们肯定就买你们的房子,而且付全款。 @智多房贝 后来小楠去秦总办公室,汇报了这个事情,秦总当即大怒:你也是老销售了,怎么会这么无知?难道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啊? 我们的建安成本2500,财务成本至少300,营销成本更高,综合算下来至少500,还有其他的更多隐性成本,他知道个毛啊,真是只见和尚吃肉,不见和尚受戒。 我们楼盘所有成本加在一起,不会低于5500元一平方,目前我们整盘均价6300,扣完所有优惠后,还剩多少利润? 以后再有人来提7折,那就一个字:不卖! …… 篇幅有限,又超了… @智多房贝 #我要上 头条#
.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有钱,而有的人穷呢?
是因为有钱人选择了做那些高价值的的事情,成本低收益高,比如读书、运动。那什么是成本呢?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就是大家一般都能够看得到的投入,比如说资金、精力等等,而时间成本、信用成本、决策成本、机会成本、沉默成本、健康成本,这些隐藏在显性成本背后的暗礁,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很难去量化。隐形成本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没吃过亏的人很难有这种深层意识。
老板们一定要警惕公司里面的三大隐性成本。
前不久啊,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内部讲话,主要是关于未来经营方针问题,任总要求,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同时提到,要把活下来作为未来的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紧和关闭,要把寒气传递给华为每一个人。
任正非的话其实就传递了一个信号,未来几年活下来是最关键的,所以一切管理都将聚焦一个主题,那就是降本增效。
有些企业玩法比较偏激,首先从员工身上动手脚,比如说能少花钱就少花钱,能让员工多干活多干活,能减少培训就减少培训,这样一来优秀员工自然就留不住了。员工一跑,产品、销售、服务都可能出问题了。
这种偏激的玩法实际上就是在自废武功,作为老板不仅要关注硬性成本,更要关注隐性成本,比如说沟通成本、决策成本和试错成本,虽然这些成本是看不见的,但对于企业综合效益,却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第一个隐性成本:沟通成本
比如说有些问题总是迟迟得不到解决,有些问题总是重复发生,那有些流程呢,总是没有办法理顺,出现这些现象都跟沟通有关,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呢,部门与部门之间总是沟通不顺畅,天天在扯皮,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内耗非常严重。
第二个隐性成本:决策成本
没有决策的方法论,听到风就是雨,不看数据,不做分析,听到某某大师的一句话,可能都会影响老板的决策,这种决策的随意性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前几年,各个事业老板都想颠覆行业,忙活了一两年甚至三四年,不仅没有颠覆行业,反倒被别人给颠覆了,亏得一塌糊涂。
第三个隐性成本:试错成本。
总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有时候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开始忙乎了,但过了几年以后才发现自己弄错了,总是在一次次试错的过程当中,甚至有些老板病急乱投医,听到什么管理方法,马上就开始学习模仿,比如说前几年的阿米巴,学华为等等,其实啊,这些试错成本呢是非常高的。
那么如何让你的管理层主动关心公司的成本呢?
想要让员工关心成本,那么成本这件事情就必须要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比如员工每为公司节约1000块钱的成本,那么他就可以得到200块钱的收入,这样员工才会关心成本,无论是隐形的还是看得见的成本!
建议老板建立一套保留能人的机制,我们要有一套让能人多劳多得的系统,让他们找到小老板的感觉,干的越多就赚的越多,必要的时候可以用股权来把他们和公司进行绑定。
推荐你去看看我的这本新书《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实操落地版》,这本书是我线下落地了200多个行业、数百家企业的经验总结。在这本书当中,我把企业不同阶段应该怎么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怎么设计各岗位的薪酬体系讲得很清楚。这本书适用于任何规模、任何行业的企业,里面的案例通俗易懂,直接可以套用。
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
现在实体经济有一个新特点,就是“隐性金融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产品,创新也不错,爬科技树也在爬,但是非要想方设法把成本转嫁给消费市场。
要么是分期付款,要么是隐性按月计费。特别是中国人在互联网浪潮后,格外喜欢移植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到其他领域。
这个苗头应该会持续很长时间,大概率不是好事。
低档家用车,晒每公里1毛钱电费的,借此说纯电省钱的,这里有个忽悠人的地方。
类似车型,燃油7万,纯电12万。因为电池电车贵了5-6万。
咱们这里先不说电池衰减更换的费用,里程焦虑,充电费事。
只说类似车,因纯电电池贵的这5w块钱。
这个钱是有成本的,最保守说就是银行利息4%。一年2000块钱吧。
如果不是跑网约车,家用每年行驶1w公里的,
因哪块电池,你相当于已经每公里支付0.2元了。
如果用车更少的,比如每年跑5000公里,
隐性成本0.4元/公里。再加上电费直接超燃油车使用成本了吧。
是的,买房很多隐形成本看不到的,除了一线二线其他城市投资未必比现金收益高而且折腾。
局中客7年了,中山的房子终于卖掉了 2015年买的中山港口镇保利的房子,当时总价65万,现在125万卖掉了,看来来翻了一番,其实细算一下,还赔钱,具体明细如下: 房价65万; 契税维修基金印花税法律服务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按2万; 等额本金贷款,利息4.5,贷款45万,还贷80个月,平均一个月加物业费3000元,一共24万,现在贷款还有35万的本金,还了7年才还10万本金,利息挺高,7年成本24万; 房子装修12万; 买了一些简单的家私家电4万; 以上合计:65+2+24+12+4=107万; 107万要是存银行定期5年以上,年化4,一年4.28万,7年总共29.96万,80个月按29万! 现在125万卖出,亏了107+29-125=11万 七年下来从收益上来讲,亏了11万! 其实还有很多杂费都不记得了! 异地买房还是要考虑诉求属性,房子最大的属性还是居住,住不上,投资很容易就掉坑了! 接下来我也会把卖房过程记录发布出来,给需要的朋友们一些参考!#房产# #中山#
物理实体的资产,隐性维护成本太高,很多最后成了一种变相的负债和打工。
在硅谷这边听到一位朋友抱怨,他的一个租客耍赖不交房租,而且倒打一耙找律师告他,大意是"就是你们这些房东剥削我们,所以我才付不起房租"。这种荒唐的做法,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拖时间,能在房子里赖几天就是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