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穆尔的农场主经营着一大片果园。每到收获的季节,穆尔都将农场里产的优质水果发给各地的消费者。他与众不同的是,他在水果箱上印一段广告词: “亲爱的客户,如果您对水果不满意,敬请函告本人。水果不必退回,货款照退不误。绝不食言!” 由于高原产的水果味道鲜美,加之这段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广告词,穆尔的水果深受顾客的青睐,每年都吸引大批买主,销路一直不错。 有一次,正是收获的季节,高原上突然下了一场特大的冰雹,把结满枝丫的梨子、苹果等打得“遍体鳞伤”。可这时候,水果已经被各地的客户预订了一万吨。看着这伤痕累累、创伤严重的满园水果,穆尔感到十分绝望,弄不好这场天灾可能会导致自己倾家荡产。 一脸愁容的穆尔来到果园,蹲下身子捡起一个落在地上的梨子,揩了揩粘上的泥土,咬了一口,意外地发现,被冰雹打击后的梨子,味道变得格外清香扑鼻。他又捡了个苹果咬了一口,同样十分甘甜爽口。 这时,穆尔茅塞顿开,一个绝妙的主意油然而生!他叫工人们按时向各地发运水果,同时,把广告词改了一下:“亲爱的客户,这是一批被冰雹打过的水果,虽然带有疤痕,但这是高原地区特有的标记,且味道更妙不可言,香甜可口。如果您对水果不满意,敬请函告本人。水果不必退回,货款照退不误。绝不食言!” 收到水果的买主们一开始搞不清楚穆尔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当他们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尝了一口,感觉这些带有伤疤的水果味道特别棒,果然名不虚传,带有高原水果特有的味道。此后,人们更加青睐高原水果,甚至还专门要求提供带疤痕的水果,穆尔的水果越来越畅销。 启迪: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既然难逃此劫,就不妨坦然接受它吧!”木已成舟,便要顺其自然。无论你如何痛苦、内疚,也是无济于事,还不如正视现实,采取补救措施,说不定还能绝处逢生。
#读哪一句诗词让你感到孤独和悲伤# #你听过的最霸气的一句话是什么# #戒烟成功的人是什么性格# #用一句广告词暴露你的年龄,你会说什么# #你听过的最霸气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听过的最霸气的一句话是什么#
贷款买的二手车成“重大事故车”,车主要求退车却被要求先交押金
04:54土豆网因为婚姻纠纷而崩盘这事,让我想起了另一家企业:真功夫。
真功夫的老板娘手腕更绝,不但让前夫几近破产,还直接把他送进了监狱。
事情是这样的:
1994年,真功夫的创始人之一潘宇海在东莞长安小镇开了一家甜品店,因为生意很好人手不够,就喊了自己的姐姐潘敏峰和姐夫蔡达标来帮忙,后来生意越来越好,又扩大了食品经营范围,于是改名叫“168蒸品店”。
在店里,蔡达标夫妇持50%的股份,潘宇海持50%,但夫妻没有联合署名,而是署的蔡达标。
蔡达标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经营能力,生意办的越来越火,开了很多分店,还把店从东莞开到了省会城市广州,并改名叫“双种子”。
2004年,蔡达标认识了营销大师叶茂中,在叶茂中的策划下,“双种子”改名叫了真功夫,还用上了一个疑似李小龙的形象来作为真功夫公司的招牌。
叶茂中当时建议去找李小龙家人购买版权,但蔡达标不愿意花这个钱,于是就给后面的官司埋下了伏笔,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再说一句题外话,叶茂中可能大家不熟悉,但一说起他设计的广告词,大家应该都知道,「洗洗更健康」、「地球人都知道!」、「恒源祥,羊羊羊」、「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等洗脑广告词,都是他的手笔。
在采纳了叶茂中的很多建议后,公司开始风生水起,迅速发展,在全国开了100家分店,还拿了3亿的投资。
但此时,蔡达标、潘敏峰和潘宇海三人的矛盾也开始显现。
矛盾的原因是:蔡达标有外遇了,和小三生了个儿子,还要和潘敏峰离婚。
三人紧张的关系还反应到了公司层面,2009年,公司现金有点问题,蔡达标想向银行贷款1亿,潘宇海直接给银行写信,说股东之间有矛盾,贷款有风险,吓得银行不敢贷,导致了当时员工工资都没发出来。
2009年3月,在默默搜集了多年蔡达标的“犯罪”材料后,前妻潘敏峰感觉时机成熟了,就向法院状告蔡达标重婚,说他不但有二奶,还有三奶,并要求拿回协议离婚时的25%股权。同年的7月,潘宇海将真功夫告上法庭,状告公司财务混乱,蔡达标私自挪用公司财产,有经济犯罪的嫌疑。
2011年3月,广州市公安局和东莞市公安局联合搜查了真功夫总部,并将蔡达标、蔡达标的弟弟蔡亮标、蔡达标的妹夫李跃义、真功夫公司财务副总裁洪人刚,真功夫总裁助理兼法务总监丁伟琴一并逮捕。
最终,法院认定蔡达标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蔡达标在公司的股权也被潘宇海和潘敏峰进行了拍卖,但因股权纷争、上市失败等影响,这些股权已经缩水了一半,最终流拍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10多年了,其中的细节孰是孰非,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不过,作为局外人,现在再来看看这件事,还是能有很多的思考和反思的。
真功夫曾经有一句产品营销文案:「寻找回故乡的味道,用一顿饭,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不知道这顿来自故乡的饭,蔡达标什么时候才能吃到?
2014年,海天味业市值超过地产龙头万科。网友调侃说:卖房子不如卖酱油!殊不知,这个酱油“妖股”后来连中石化都超越了。
说起海天味业,已经有300多年历史。这次被网友口诛笔伐,也怪不得广大消费者,我们不怕知道真相,只是愤怒被埋在鼓里,愤怒不敢坦坦荡荡说实话,反而用标准替代底线。
2014年,海天味业上市当天,股价上涨30%,30多名自然人股东,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翁。公司市值后来高达7000亿,超越中石化、上汽集团、美的集团等中国知名企业。
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说:“要做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国王,将所有品类都做到同行业第一。”庞康的志向和野心,值得称赞,只是前进的路上,要一直保持做良心食品。
说起庞康,他为人低调,鲜有露面,但他带领的海天味业,却是攻城略地,疯狂营销,销售网点遍布城市、乡镇,深入农村小卖部。
海天官网有句口号很贴切:有人烟处,必有海天。
庞康1956年在广东佛山出生,1982年26岁的他进入海天担任副厂长。虽然年轻,但他经历过上山下乡,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进入海天时他已经是高级经济师。
年轻的领导,百年的酱油厂。庞康从进入海天那一刻,不知道是否想到会把海天味业做到如此规模和成绩?
海天酱油厂,前身是佛山酱园,兴起于清乾隆时期,到民国时已经发展到40多家。产品酸甜咸辣口味齐全,在当地颇有名气,甚至远销到香港、澳门。
1955年,随着三大改造的浪潮,公私合营,佛山酱园25家酱油厂合并,海天古酱园坐上了合并后的头把交椅,新成立的酱油厂被命名为“海天酱油厂”。
计划经济时代,海天酱油厂只是按需生产,定额定向供应,海天只是南方诸多地方酱油品牌中的一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改革开放后,海天酱油厂随着时代也迎来巨变。
庞康进入海天后,深入一线了解生产流程,黄豆筛选、制曲酿造、注瓶封装等各个环节,他都亲自去参与。后来他发现,海天的酱油和蚝油虽然都很好,但市民往往是一瓶难求。
1984年,庞康向厂长建议扩大生产规模,并说服厂长向国家计委提出扩产申请。最终这项申请被批准,海天获得了700万元国家贴息贷款用于扩建项目。
1988年,国企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老厂长把重任交给了庞康。新上任没多久,庞康斥资3000万,从国外引进一条年产2000吨的蚝油生产线,两年后投产,基本解决了蚝油供不应求的局面。
有了基础硬件设备的加持,庞康加快了国内市场的扩展,同时也瞄准海外市场。
1993年,庞康拿下了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自营进出口业务许可证,将“海天牌”调味品摆上了美国各大超市的货架。
1994年,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海天以作价3841万的经营性资产进行股改,70%的国有股份转让给海天47位职工,庞康拿出50多万,持股比例超过1%。
从此,38岁的庞康成了这个300多年老字号酱油厂的一把手。新官上任三把火,庞康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建立企业标识,构建品牌护城河,防止山寨货对海天市场和品牌的损害。
海天产品的外包装,从市场主流的黑色改为红黄和红金,视觉形象焕然一新。同时,海天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注册商标,抢占市场。
1999年,海天广告登上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海天,用心晒足每一瓶酱油”的广告词变的家喻户晓。紧接着,一系列的轰炸宣传,让海天的推广更是无孔不入。
央视投广告、农村刷墙体、综艺拉赞助、新媒体搞营销,海天规模化、持续化、密集化的宣传,让海天酱油“有人烟处,必有海天”。
2003年,庞康在总部的销售会议提出:全面开发县域市场,启动农村销售。
与此同时,海天培训了一支超过1000人的销售团队,把海天的产品推广到了全国1000多个县城,遍布连锁超市、批发市场、乡村便利店。
在B端,海天酱油直接跟新东方厨师学校合作,让厨师养成使用海天酱油的习惯;海天酱油与餐饮店合作,让餐饮老板选择海天,让用餐顾客习惯海天。
通过销售团队的推广,海天最终占领70%的餐饮渠道。截止2020年10月,海天建立了7000多家经销商,16000多家联盟商,50多万个直控终端销售网点,把产品销售到了千家万户的厨房。
小小的酱油,让庞康做成了“超级生意”。但生意之外,还是应该回归本心,做食用产品更该精益求精、良心做事。
做生意如果对消费者傲慢,忽视用户的内心顾虑,那这样的商业是否还会走远?答案你我皆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按理说我们买保险是为了规避经济风险,在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发生任何一个较大的风险都是对家庭巨大的打击。而保险恰恰能有效地避免这种意外的风险!
但发生在上海退休老人章先生身上的这件事,却刷新了我们对保险这个行业的认知,让准备给家人购买保险的潜在客户犹糊提灌顶,也一下清醒了不少!
“太平洋保险保太平!”人人对这一句广告词耳熟能详,但这句话对于上海已退体多年的章先生曹女士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从2011年至2019年前后,章先生9年多时间,在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买下29只太平洋人寿保险后,家里就永无宁日,再无什么“太平”可言!
据章先生的妻子曹女士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3月5日,已交款835.44万元保费及相关费用,贷款金额370.37万元。也就是说,章先生不光动用家中的积蓄
“投入”400多万元,还“背债”370万元,现在贷款一分钱都还不出。老两口每年退休金仅有11万元,但370万元的“被贷款”每年本息却超20万元。
本意想让自己和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却没料想从此陷入了一连串的灾难中,所以说在我们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了解到各种细节规则,千万不能盲目听信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男子掏空积蓄买800万保险负债370万#
2018年,董明珠在一次电视节目上被邀请跟大学生创业者面对面交流。一位90后美女大学生非常大方客气地向董明珠介绍了自己,然后出其不意地提了一个问题:听说你有一个儿子,我正好也单身,我做你儿媳妇合适吗?
其实,这档综艺节目策划的是董明珠对话互联网创业新锐,这位90后美女本身也是一位创业者。无论是出于玩笑,还是真心想看董明珠对这个问题的反应,这名90后美女都非常自然地问出了这个问题,然后很期待地等着董明珠的回答。
现场的主持人担心董明珠会打个哈哈不给予正面回复,也赶紧“补刀”。这名90后美女话音刚落,主持人就赶紧接茬,“你看这姑娘问得很实在,我们也都想知道答案了呢”,现场观众也纷纷起哄。
人们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不光是八卦心理,还跟董明珠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外界的印象中,董明珠不光是一名成功的女企业家,还由于性格刚烈被称作“铁娘子”。
她最大的性格特点是,待人真诚豪爽,丝毫不做作。董明珠这样的性格特点,也让现场观众对她的回答更加地充满期待。
董明珠在30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了,她只能独自抚养两岁的儿子,从此没有再组建家庭。为了生存,她南下珠海进入海利,也就是格力的前身。当时的海利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只是单纯地开展空调组装业务,而董明珠只是最基层的一名销售人员。
刚进入公司,立身未稳的董明珠被派去安徽催要42万元的货款。债主一看来的是一名女性,根本没有把董明珠放在眼里。董明珠连续蹲守40天,每天一上班就跟在债主的身后,40天雷打不动,终于成功要回了货款。
很快,董明珠成为了格力的明星销售员工,最高销售额达到3,650万元,成功当选销售部经理。在随后的11年里,董明珠带领着格力实现了销售收入、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三个全国第一。
2012年,董明珠当选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和总裁,格力正式进入“董明珠时代”。格力也成功进入世界五百强,在家电行业中全球排名第一,成为妥妥的民族品牌。
董明珠不仅性格泼辣,销售业绩好,还特别敢于创新。她是第1个自己为自己产品做代言的董事长。“好空调,格力造”,已经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很多人说,董明珠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她的性格和坚持,更多的是来自她的真诚和智慧。“铁娘子”在真诚中 ,也用她的智慧时时刻刻体现着高情商。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对人真诚,靠谱,执行力强。
2018年,在对话互联网创业新锐时,这名90后的美女创业者问道,“我做你儿媳妇合适吗?”董明珠丝毫没有避讳这个问题,而是给出了属于董明珠风格的回复。
她很认真地看着这位姑娘,对她说,“你问我你有没有机会,其实我更想问的是,我儿子有没有机会呢?”
董明珠的回答不仅没有让对方难堪,反而给足了对方面子。更重要的是,她没有顾左右而言其它,她的回答非常真诚,同时也把主动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
在中国的企业家里,董明珠算是完完全全从基层一穷二白做起来的,可以说是创业者里的佼佼者,更是优秀的女性代表。她的身上不仅闪耀着企业家的智慧,也蕴含着女性的光辉。
更多的董明珠个人经历、创业历程和董明珠的智慧都写在《董明珠传》里。读《董明珠传》,你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董明珠和格力的经历,更可以品味董明珠的人生智慧和商业哲学,提升你对人生的思考,增加你的人格魅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回馈读者,商家把《董明珠传》和其他5位大佬传记一起打包上架,组合成《揭秘中国财富全6册》。读这套《揭秘中国财富全6册》,可以让你近距离熟悉和参悟董明珠、任正非、马化腾、雷军、张勇等大佬的创业经历和商业智慧。
在《揭秘中国财富全6册》中,你可以更加丰富、多维度地理解中国近30年来的商业发展模式和经验,可以带给你全方面、多角度的启迪和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商业的发展模式,丰富你和子女的财商、人生阅历,从中获得对自己和子女有益的启发和方法论。
原价178.8元,限时优惠价,6位大佬传记套装,只要59元,每本平均只要9块8,一顿饭钱,你就可以近距离感受包括董明珠在内的6位大佬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并吸收他们的人生智慧,何乐而不为呢?
建议买2套,一本留给自己,一本送给朋友或子女。选择一套书,给人生一个新的机会。
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立即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