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信用社扶贫贷款不还(农村信用社的助学贷款怎么还)

网络整理 贷款资讯

【洒麻浪村“蝶变”幸福村】

走进和政县三十里铺镇洒麻浪村,只见村委办公室功能齐全,办事的干部、群众来来往往,村卫生室正常诊疗,宽敞干净的“社社通”硬化路两旁连片种植的梨树已吐露新芽,即将动工建设的村文化广场空地上孩子们在嬉笑打闹……

信用社扶贫贷款不还(农村信用社的助学贷款怎么还)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洒麻浪村,两年前还是一个软弱涣散村。

“村里路坏了,村‘两委’无动于衷;邻村村民早早享受上好政策,我们还听不到信;矛盾纠纷年年都有……”村民马曼苏对以前的村“两委”颇有意见。

“2016年,村委会只有一个干部,群众办事不方便,产业小散弱,集体经济积累难度大,路面、庭院脏乱差现象明显。”村帮扶干部王明强回忆说。

“为扭转班子软、支部散的状态,村党支部制定班子成员学习理论知识的例会制度。”洒麻浪村党支部书记罗小鹏,是今年2月到任的新书记,“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要重拾村民的信任,必须改变党员干部的形象。”“要向村民亮身份、亮承诺,接受村民监督。建立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等多项制度,建立微信便民群,直接为村民排忧解难。”

新的村“两委”班子到任后,讲真碰硬,一改软弱涣散形象。“以前,办事总是拖拖拉拉,高接低放。”村民马亚古白常年在外做虫草生意,孩子们在西安开拉面馆,受疫情影响,他和孩子们都返乡回家。“州上下达好政策,给我们老百姓提供创业贷款,回到村上办手续,从签字到10万元贷款到手就三天,效率明显提高了,这笔钱解决了孩子们的饭馆在停业期的资金周转问题。这几天,饭馆就要重新开业了,我的心也就放下了!”

“村里的两座桥多年未维修,路面破烂不堪,以前村民向村‘两委’反映,但村干部不作为。”一位村民这样告诉记者。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积极回应村民诉求,主动与帮扶单位三十里铺乡信用社联系,从动工到竣工,仅用2个多月时间,两座便民桥就修好了。如今,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洒麻浪村为了让村民的钱包鼓起也有妙招。村上积极联系,对接广东省惠州市的劳务企业来招工。据介绍,村里在外的务工人员近40%都在惠州。此外,动员村里的种养能手办起了4个合作社,让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加入合作社获取分红,村集体经济随之壮大。

村民钱包鼓了,村“两委”为村民谋幸福更有底气。“现在的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对我们真心实意,给我们修路、装路灯、培训种养技术……还上门帮办手续。现在,村里号召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村民马哲布笑着说。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洒麻浪村把村民的身边事、揪心事、烦心事,一件件扎扎实实地办好,真正发挥了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软弱涣散村“蝶变”为幸福村。(记者 马瑞鹏)

责编:范海东 编辑:张皓静 校对:山桦

上世纪八十年代,六0后都进入婚嫁年龄,刚从大集体时期的贫穷走过来的农村各个家庭,相对来说还不是富裕,脱贫还刚起步,农村真正殷实的人家还极少。

农村人说农村事,八七年我已结婚,按中国千百年来的习俗,树大开丫,儿大分家,这都是不可厚非的事,由于刚修了一栋泥砖房,加之结婚用了一小笔钱,分的家产也就是一间泥砖房和二百多元钱的债务,当时的口袋可是一分钱也没有的。

分的田不多,父母不种田了,两人的田我两兄弟平分,也就是种三人的田共约三亩半左右。

要说改革开放后中国最吃亏的当属六0后一代,五0后才是最幸运的一代人,因为分田到户时,五〇后基本上已结婚并育有多子,八二年个个分有山,田,土,民以食为天在家搞农业离不开田土,山地又可搞果木,六○后八二年到户时大都刁身一人,结婚后老婆所得田也是别人退出的最差的望天田,这些不能怨天怨地只怪自己出生迟。

在家搞农业,要种好田,养猪是必不可少的,农民都知道,养猪不赚钱,赚得粪肥田,养猪才能使垫猪圈的稻草变肥料。养猪没有猪栏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修猪栏是当时我的头等大事。

身无分文的我当时也是麻脑壳的,借信用社,可不想开这个头,借头次不愁二次的,到时年底还货更愁人,我便只有自力更生这条路了。

自己在山上撬些小石块做地基,山上砍一二十根树做木料,自己在田里做几百泥砖,这瓦可就为难了,买最简单的石棉瓦盖两间可要二十几块,当时的价格每块二块四,共需约六十元钱,这当时可难住了我,赊是赊不到的要现金。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父母手上给我分了一块薯地挖出来可有十几担,还没养猪放着也怕坏,我便想着拿到市上去卖变钱。

这可是没办法了的苦办法了,到最近的新滩镇可也有约十七八里远,邵阳城有二十多里,我用蛇皮袋称好一担一百四十斤(多了挑不动),要走一公里山路才到国道,那时的公交空手挤车都象铁道游击队一样,挑担红薯不要去想了,卖的第一担搭上私家三轮车,车费伍角红薯伍角一共一元说好在路途下,当时公交设施少,一车人插笋子样,后来三轮司机都不肯挑担的上了,说后面太重,后重前轻开的很危险。

八元钱一百斤,一担卖了11元,买主在那棉纱厂门口卖烤红薯的,约定每天要,不愁买主,也不想与公交卖票的和私人三轮车司机讲好话,自己吃苦算了,每天赶早一担中午一担,直接挑去,十一担红薯卖完肩膀已压脱皮,脚膝盖生痛,但有了这百多元心里也踏实不愁了。

第二年家里养了两头肥猪,第三年养了母猪,一边种田农闲做些小生意,这样日子一天天过,虽不是富有,也算将就。

人生,出生地,父母都是不容挑选的,一辈子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唯一的选择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