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女子过年被催婚患上抑郁症##恐婚的年轻人究竟在怕什么# 从民政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离婚率从2003年起连续15年上涨,结婚率从2013年开始连续6年下跌。从某种程度说,“恐婚”的背后已不再是小概率事件,它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后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问题。
为了摆脱父母的催婚,我的朋友孙小姐曾经在难得的春节团聚期间选择出国旅行,告诉家里的借口是被公司特派到国外去学习。她是众多离家千里在北京工作的年轻女性,也是第一批迈进30岁门槛的90后,这个年纪的女性在中国通常是被父母催婚的重灾区。
孙小姐的恐婚情绪在生活在老家的父母看来是矫情的,“别人都能结,到了你这儿怎么就成了问题了呢?”“把年纪拖大了,找一个二婚都难。”前两年,因为抵挡不了来自家庭催婚的压力,没过完大年初三她便匆忙收拾了行李回到北京,家里人不愿意倾听也不愿意相信,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变得如此小心翼翼。
婚姻的日益脆弱,和年轻人不再向往婚姻的心态,都有经济发展、社会结构、重新定义自我价值的各类因素掺杂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恐婚一族”的谨慎,指向的是在全新时代下,我们如何定义“爱”与“责任”的关系。
或许,年轻人对婚姻的思考甚至恐惧,其实更多是对自我的反复追问。我们不断弄清楚自己欠缺了什么,渴望在亲密关系中得到什么,又不愿意为了什么而妥协。
所以,“应不应该结婚”是个伪命题,结婚本就没有什么应该与不应该的。更重要的,其实是“是否应该和这个人结婚”,是另一半能否让你对未来有期待、有信心,让你觉得和ta结婚是可取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