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简单谈谈2023年至2025年的布局问题:
预计美国加息将延续到下半年,2024年进入降息周期的机会很大,毕竟近5%的无风险息率是很难维持的。结合国内的情况来看,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正在逐渐显现,但复苏的过程比较缓慢,有的行业依然处在低潮期。我们推测A股2023上半年是由熊市向牛市过渡的转折点(熊牛之交),2023年下半年有望进入慢牛行情,直至2025年或2026年到达一个阶段性高点。
券商是牛市的旗手,是牛市最受益的行业,投资组合中不应没有它的身影。
能够带动全面性牛市的,只有权重板块,对于大盘蓝筹、沪深300标的的配置也是不可缺少的。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新能源、大科技、大消费都是标配,但怎样选择投资标的是一件烧脑的事情。
芯片是大科技的旗手,目前芯片行业处于周期的最低谷,预计2024年将进入新的上行周期,因此,提前潜伏的时机要把握好。
美国一旦降息,则直接利好大宗商品。在考虑未来三年布局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个因素,有潜力的有色金属、化工类个股应予关注。
(以上关于“布局”问题仅为个人跟踪观察,不针对短期行情,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股票##股市点评##股市分析##股票财经#
写在#俄乌战争一周年前后# 俄乌战争1周年-从经济金融角度看战争
一、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预测18个月以上才能打完,为什么?
1、美联储加息的周期一般大于18个月,所以美元周期决定了战争周期(美国是否愿意继续援助乌),打仗促进美元回流,是美国收割全球利益所在
2、通货膨胀看谁扛得住
通胀导致欧洲成本高企
德国央行说房价有泡沫,高达40%
美元正在收割欧盟,美联储加息缩表后,美元回流,不利于欧洲经济增长
简单说就是俄乌战争削弱了欧洲和俄的经济联系,加强了美国对欧的控制,加强美元的地位,避免了美元大循环崩盘
3、中国最近5年对欧洲减少了投资,未来会大幅增加
2016年 中国对欧盟有309笔投资,总额860亿美元。
2022年中国对欧洲139项目投40亿欧元,2021年110亿欧元。逐年下降,因为欧洲成本高。
下一步看国际关系和俄乌战争进度,中国有可能加大投资欧洲,是未来中欧关系的外交杠杠。
二、战争带来三大要素重构
1、能源重构
欧洲脱离俄, 改从北美中东和北非购买能源
乌拉尔地区能源 改亚洲客户买
中东北非能源 改欧洲客户买
2、粮食重构
粮食危机导致新增20%国家种植小麦和大豆(油料和饲料)
印尼躺赚,因为是最大棕榈油出口国,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和粮食出口
3、货币重构
俄的卢布被迫直接和石油挂钩结算,脱离国际swift体系,并与人民币挂钩,中俄贸易已经达到1900多亿美金,未来还会翻番
人民币借机国际化,与中亚5国,中东,南美,澳洲进行大宗贸易,能源,矿石结算
三、未来预测
1、贸易预测
中国2022最大贸易伙伴是1东盟2欧盟3美国4日本5韩国,东盟和欧盟上升
美国2022最大贸易伙伴是1墨西哥2加拿大3中国,欧盟正在上升
东盟2022最大贸易伙伴是1中国2日本3美国
欧盟27国最大贸易伙伴是1中国2美国3英国
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是1中国(连续14年)2美国3韩国4台湾5泰国
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是1中国(连续18年)2美国3日本4越南
除了美国,中国基本上是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改开40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中美互相都不是最大贸易伙伴,说明中美之间交易成本在上升,趋向纳什均衡,未来获得收益的是转嫁交易成本的区域,东盟和欧盟将是中美争夺的焦点
中国正在从固定资产到金融资产转型中,在学习美国的金融资产国际化,派雷托最优过程中
2、地缘政治预测
俄乌战争预测在2023年10月结束,俄罗斯保留克里米亚,和东部独立的4州(4州不入俄,成为中立自治州),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中国西北东北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乌国靠近欧洲地区入北约和欧盟,中国将大力投资乌重建以获得欧盟政治和贸易支持
中国预测2025年文明收台(前提是美俄印支持),有一个按不住就带来麻烦,作为交换,中国会放弃一些其他地缘利益,并支持美国国债循环体系
2024年预测美国大选换共和党总统,会有美联储降息,释放美元流动性的大动态。共和党新总统会继续搞反全球化浪潮和民粹主义,要求制造业回流。
3、金融预测
人民币国际化即将在2025年形成体系,会创新的采用数字人民币区块链体系。
人民币即将在国际贸易结算里从2022年底2.7%,大幅提升到8%左右,超过英镑成为世界第3.
2023年2月,美元39.92% ,欧元36.56%,英镑6.3%,人民币3.2%,日元2.79%
熊大,熊二打了一年了,这一年变化真大…什么时候结束,我觉得要看美联储加息周期什么时候完成…目前看,还早!过去的一年有几个显著变化!
第一,能源方面,欧洲把俄罗斯能源打没了,现在转向北非,中东,美国购买能源了,北非开始获得崛起的机会了,而油价也始终维持到了70-80左右…为什么,因为这是中东财政平衡线…而熊大的能源大规模流向亚洲,最大受益国自然是兔子…附带了棒子和脚盆鸡…
二,货币,欧元瘸腿更严重了,也造成整个欧洲继续失血…不知道流到何年何月,美元没有预期中那么强大,黄金逆势成为最大香饽饽…但是也有筑顶的意思了!这次大概率是美元最后一次大规模杀伤力的加息了,后面很难,因为后面各国货币锚定物变成了大宗能源,商品或者黄金…人民币国际化开始真的启动了,成为最大国际货币目前看没戏,但是区域货币就可以的…以后人民币和商品挂钩…
三,兔子为了对冲各种风险,放了天量的大水,人民币资产可以预见都会来一波了,刚需买房的建议赶紧动手,卖房子等一下比较好…股市我现在是多头…类牛市策略!
懂的都懂!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全员支持放慢加息至25个基点,加息转向后往往是大跌?历史数据告诉你后市如何?
数据显示,1970年以来,美国经历了明显的降息周期有8次,基本都是转向之前是资本“盛宴”,之后往往是“鱼尾”行情。
最近的三次,2000年5月停止加息前,标普500累计上涨近45%,之后跌53.80%;2007年9月第一次转降息之前,标普涨近96%,之后跌58%;2019年8月第一次转降息之前,涨近28%,之后继续上涨18%。
你要知道加息的“尾巴”才是“宝”,历史上很多加速行情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等真正转向时,市场就开始担心经济衰退了。咦,美联储怎么降息了,是不是出大问题了?
美联储最近的操作其实是给牛市强行“加钟”了,本来余额已经不多,还剩下两三个月这样,现在再加多一两个月不舒服?
美国和俄罗斯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在俄乌冲突这件事上,俄罗斯和美国,确实有节奏上的默契,这个应该说是事实,比如俄乌冲突的重大节点,跟美国加息周期的重大节点,基本都是前后脚,我之前分析过,这里面至少有三个重合点。
第一个是冲突的爆发。俄乌冲突爆发的时间,与美国开启加息周期的时间,前后只差了半个月。这种重大的战略变动,这个时间节奏,基本上可以说就是一致的。
第二个是局势的升级。美国开启超预期大幅加息的时间和俄罗斯开启国内部分动员的时间,基本是在去年九月的同一天。这是在金融和地缘,两个不同的层面,同时使局势升级。
第三个是局势的放缓。在美国11月初最后一次大幅加息之后,开始全面释放加息节奏放缓的预期,与此同时,俄罗斯主动从战略重镇赫尔松市撤军,俄乌冲突的局势开始降温,陷入胶着状态,持续至今。
到今天,美国的加息节奏究竟调不调整,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西方对于乌克兰的军援力度在加大,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俄罗斯的压力在增加,这也是现实。而美国在金融层面,什么时候发起最后一击,俄乌冲突的局势,也可能面临着全面升级。
这里面节奏上的调整和变化,到底是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默契,还是美国利用实力优势逼迫俄罗斯在特定时间作出反应?目前没有确定的看法。
这里面也确实是有一些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美国利用到了,俄罗斯在战略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犹豫其实也能理解,这种关键时候的选择,没有人敢一次性把所有的筹码都押上去,把路一次性走死,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前途命运,没有人敢赌。
站在我们的角度看,俄罗斯还是有点瞻前顾后,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我们,可能有同样的疑虑,其实这是正常的,一个成熟的国家和政治家,考虑问题首先要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第一前提。
在这个基础上,美国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俄罗斯可能也有了一定的利用这个操作,反向施压的操作空间,说白了,他当然也不希望我们一直保持超然地位,其实就是这么点事。
现在来看,我们置身事外的时间和空间,正在变小。正所谓你不主动改变世界,世界就会来改变你。
英格兰银行曼恩警告利率需要继续上升以抑制通货膨胀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MPC) 的一名成员今天警告说,英国的利率将不得不继续上升,以防止通胀持续太久。Catherine Mann 于 2021 年 9 月作为外部成员加入费率设定小组,她在 Resolution Foundation 主办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她认为目前的费率水平并不“处于限制性立场”。曼恩支持多次超额加息以提前收紧货币政策,她表示,她担心“过早放松[金融]条件”可能会导致英国央行连续十次加息无法充分刺激经济以抑制通胀。在银行的上次会议上,她支持加息 25 个基点,以 7-2 的多数投票,包括行长安德鲁贝利,将借贷成本提高到 4% 的 15 年高位。这标志着在之前的几次 MPC 会议上选择加息 50 个基点或 75 个基点有所下降。
企业和家庭越来越有可能假设去年的历史性通胀飙升在 10 月份达到 11.1% 的峰值,创下 41 年来的新高,可能会在今年继续,尽管形式有所淡化。这可能会加强公司提高价格和工人要求高薪的动机,从而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曼恩暗示央行需要对家庭和企业施加更多压力。“我们有通货膨胀缓解措施,我们将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实现它。如果现在做得不够,可能会出现两全其美的情况,更高的通胀和更低的活动,”她说。私营部门的薪酬增长了 7% 左右,创历史新高,而通货膨胀率已连续三个月下降至 10.1%。
银行经济学家估计,到今年年底,价格上涨幅度将减半以上,达到 4% 左右,而咨询公司 Pantheon Macroeconomics 和基金管理公司 Investec 的专家认为,到 2018 年年底,价格可能会低于银行的 2%。市场怀疑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利率上调至 4.5% 左右的峰值,然后在年底降息,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将陷入衰退。MPC 在本月早些时候的会议上随利率决定发表的声明中的措辞较近几个月有所缓和,引发了人们的预期,即央行可能在 3 月 23 日的下一次会议上最终加息 25 个基点,标志着当前加息周期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