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全力激发市场活力#乌鲁木齐这场银企见面会,小场面解决大问题
2月28日,乌鲁木齐市长江路上的星=街区,有贷款意向的个体工商户来到这里向银行工作人员当面咨询贷款相关事宜。
今天突然有个银行的来电,我怕诈骗没敢接,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银行主动打电话给我过,属于是寒酸得被银行忽略的一众人。一次没接,又打来第二次,第三次,接了。
“你好,你房买了吗?”
“没有”
“你最近有买房的计划吗?”
“没有”
“如果买房可以选择在我行贷款,贷款利率可以到银行详谈,可以比挂牌利率还低点的。”
“好”
挂了电话我想起来了,两年前有买房的打算,去过该行咨询过贷款的事宜,当时是留了电话的。
现在银行都这么积极了吗?有点受宠若惊!
怎么理解抵押贷款找中介这一现象?
先来一个实际案例分享,去年年底时,有个网友咨询我:本人从事证券方面,通过中介在某商业银行申请了一笔经营贷,自己名下是有一个营业执照,但店面已经没有打算经营下去了,近一两个月就打算转让掉,跟中介那边既没付定金也没签协议,只是口头约定了下合同,结果贷款批了216万,他就动起了跳单心思,场地、执照、流水都是自己提供的,说白了,中介只是带我去了趟银行,凭什么收我一点五的服务费?完成线上抵押后,自己又提供了一份资金用途凭证上传给银行,结果在放款时被回退了,原因是资金用途不合规,需要提供正规的用途凭证。他现在是既想要这笔贷款,又不想付这笔服务费,问我有没有办法解决下?
说实话,我内心是有点反感的,既然你没打算给钱,又何必想去占别人这个便宜,如果是服务费的多少问题,相信自己都能协商好,毕竟先前都是口头协议,现在是抱着打算白嫖的心态在到处问,只会让人低看你几分,敷衍了十几分钟打发走了。
回到正题,关于抵押贷款要不要找中介,最直观的解释:木桶效益。它很好地诠释了中介存在的意义,银行批贷并不在乎借款人的优势在哪,相反地,更关注短板在哪。作为银行客户经理来说,业务压力肯定是有的,但他肯定是不能直接告诉借款人提供什么样的用途凭证,不然轻则被查出罚款,重则是终身不得进入银行业,所以冒着风险去干得不偿失的事情,确实有点不值得,再者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也不在少数。
相反,通过中介来筛选资质参差不齐的散客,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在出了问题的第一时间把中介推出去当挡箭牌,也许你看不惯这种说法,但事实上它就是如此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