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原生家庭
春节假期又过完,头条上看到各种不同的过节心得和家长里短的分享。每个人来自的原生家庭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并且家家都有不同的相处模式,有些东西是我们长大后可以自我改变的,但有些原生家庭带来的东西也是根深蒂固的。
我也来说说本人的情况,我是一个80后,生长在一个农村的家庭里面,兄弟姐妹一共4个,我排行第三,上有姐和兄,下有弟,所以我作为一个女孩子,这样的位置是相对尴尬的(至少是不太被重视的位置),虽然父母不是特别的封建,但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有只是不算特别严重(因为我记得我的一个同桌每次说起她的父母,都泪眼婆娑,说她弟弟想要什么都轻易得到,而她的学费都要苦苦求她妈才得以交上)那时的农村生活,不像现在物质那么富足,所以我的童年经常是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当然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只能捡姐姐的来穿,我每次让妈妈给我买或者做新衣服,妈妈都是说姐姐的这件衣服那件衣服还挺新的,我可以继续穿,所以有新衣服穿一直是我童年的愿望,并且特别渴望有一双新的小白鞋(因为我的那双解放鞋在一群小伙伴堆里有点扎眼,甚至让我很自卑),还有中学时特别眼馋的是一辆女士的弯通自行车(我那架当时看起来蛮庞大的破旧的26寸男式自行车自从给同班男同学奚落后再也没敢奇进去校园里,我都是把它悄悄地骑到校门外偏僻处放好,等下课后同学们都走完了才敢去偷偷摸摸骑回家)。
所以小时候我是有埋怨过父母的,也会觉得父母偏心(当时想着等我长大了,我才不会养你呢,现在人到中年才特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但我还算幸运的,父母并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和家里经济不宽裕而剥夺我受教育的机会,再加上自己一直学习成绩都还不错,在哥哥姐姐弟弟纷纷早早结束读书生涯的情况下,我的家庭地位也悄悄有了点变化,父母对我更重视起来了,当然也仅限于精神上的鼓励了,而且按时把我的学费交齐,毕竟父母每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的学习,我的读书生涯都是自我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我的家长会父母也从来没参加过。
所以我从小培养了独立自主的性格,自己的学习生活自个搞定,也不习惯去跟人倾诉,寒暑假城里的同学纷纷都去忙各种补习班,我是在田间地头帮忙父母准备明天要挑去卖的各种蔬菜和在市场上学着父母去做吆喝的小买卖。
因为父母晚婚晚育,等到我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已年老,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加上学校有助学贷款,我选择了助学贷款和课外兼职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一路走来,并没有一帆风顺,甚至刚毕业那会因为频繁换工作,我甚至一度没能按时还上贷款被银行发催款函,但我知道父母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已完成,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都是咬牙挺过每一个难关。
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大部分都没法躲开父母养老的问题,父母有四个孩子,我是其中之一,记得弟弟曾经半玩笑地说过:姐,你是家里唯一上过大学的,你应该多付出点。我只是笑笑不置可否。
但我也知道,不管父母有没送我上大学,不管他们养育的是四个还是只是我一个,我都要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和尽到为他们养老的义务和责任,我也从来不会跟兄弟姐妹比谁付出多一点谁少一点,因为我觉得尽孝是我作为子女该做的。
刚毕业那会,因为自己都生活比较艰难,每次回家囊中羞涩,看到父母那担忧的眼神,我都感到无比的难过和内疚,所以也很少回家,没有勇气面对父母。
后来日子慢慢有所起色,我都是尽自己所能,希望能让父母晚年的日子过得稍微舒心点,现在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我希望自己能一直有孝心还能有孝力,因为只要爸妈在,我内心的家就永远在。
也许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我没有像城里的孩子,一路有父母的坚实物质基础支持,但我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童年还有父母的陪伴,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是无法选择的,能做的是不断提升改变自己,小时候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现在父母需要我们时,我们能为他们做一点点我们应该做的,可能这就是养儿养女唯一的慰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