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SWIFT可能将不复存在。这是全球第二大信用卡国际组织万事达的CEO迈克尔米巴赫,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小组讨论中发表的观点。参与全球区块链商业委员会发起的小组讨论的其他人,都不认同迈克尔米巴赫。看完报道,我觉得迈克尔米巴赫洞察了先机。
现在,全球90%的央行都在开发央行数字货币。只要两个国家把双方的央行数字货币平台连通,国际汇兑就是在手机屏幕上点击几下的事,就可以把SWIFT晾在一边了。
从迈克尔米巴赫的观点出发,我推想:我们要加快数字人民币在国内的应用;当国际环境成熟的时候,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可能比我们预想得要快,要快很多。
#社科院专家:中国居民的负债太高了# 头条热榜 这位专家说出了实话,也必然会得到舆论的肯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究。2月4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中说了居民负债较高的问题:2020年,我国居民每赚100块钱,就要拿出15块来还债,如果算上房贷,可能要超过50%。
中国人传统上喜欢存钱,不喜欢超前消费。但在这几年的整体氛围影响下,很多人选择了借贷消费甚至不理性。较多的是车贷和房贷,这还好理解;但也有很多年轻人借贷消费在奢侈品上,这就让人有时难以接受。甚至有人借贷去美容和购买名表等,更加让人不可理解。西方人喜欢借贷消费,甚至一直都用信用卡花钱。有的西方人和中国人的理念不同,他们不留钱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是不存款准备养老和看病等等。这一点,也许整个社会可以思考和借鉴,就是如何更好地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女经济学家林采宜最近因信用卡一个月只消费11.4元,引发关注#
最近,知名女经济学家林采宜因发布一条微博而冲上了热搜。在微博中,她说,因上海疫情居家,她这一个月在招行信用卡消费仅11.4元,而且还只是花在腾讯音乐上。为此,招行客服特意致电关心她是否因为在信用卡使用方面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她就此感慨,封控在家,一些服务性的消费都停了,想消费也无处消费。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她无非是想借此表达,因为疫情封控在家,老百姓的社会流动性消费需求减少了,许多企业生存举步维艰。
但她在微博里并未明确表达全这种意思,只是故作夸张,故意不讲清楚以吸引眼球。
信用卡一个月消费11.4元,不代表她一个月实际只消费11.4元。即使疫情期间大家无法出门,流动性、娱乐性消费减少了,但基本生存消费一点都不能少。
而且因为疫情原因,上海有段时间生活必需品物价奇高。听我上海同学说,他们小区封控前夜,她买了2个茄子、4棵青菜、几个土豆和几块面包,竟然花了将近100元,平时对价格并不敏感的她,也惊呼菜价太贵,吃不起。
再说了,一家老小居家两个月水费、电费,也是一笔费用。
当然,林博士也可能在家两耳不闻吃饭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起居类的琐事有家人替她操心,或者这点小钱不需要从她的信用卡里支出。
从她这番语义不详的话中,我不仅读出了一个经济学家对疫情影响了经济的担忧,也读出了一个长期被封控在家的普通人内心的烦躁与无奈。
只是作为一个名人,她这个帖子一发,立马引起普遍关注。有人表示赞同,认为疫情期间居家消费确实降低了。也有人无法认可,认为即便是居家,吃喝用度一样不能少,不可能只花这么一点钱。当然,还有人想起去年初,在“2021年第九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她曾发出“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的号召,不禁怼她:不是说把钱花光就是爱国吗?怎么现在只花这么点钱,难道是不爱国啦?
这不,林女士可能没想到自己的影响力这么大,她的这条微博已经删除了。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黑客出售近22万名星巴克顾客数据】
据某安全网站消息,星巴克位于新加坡的业务遭到了数据泄露事件,涉及21.9万名顾客的个人身份信息。
该事件最早于9月10日被曝出,当时一名网络攻击者提出要在一个流行的黑客论坛上出售包含21.9万名星巴克顾客敏感信息的数据库。
该论坛的所有者“pompompurin”对此表示支持,称提供的样本已证实了数据的可靠性。近日,星巴克新加坡公司已向受影响的顾客发送邮件,告知在一起网络攻击事件中,黑客可能泄露了他们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地址、住宅地址等个人敏感信息,但信用卡数据不受影响,因为星巴克不会存储此类信息。
#星巴克##个人隐私##黑客##数据安全##加密通讯##信源密信##北信源#
#Clubhouse#130万用户资料外泄#隐私泄露#
近日,130万名Clubhouse用户记录的SQL数据 在一个流行的黑客论坛免费出现,泄露资料包括用户名称、ID、照片、粉丝数量、#Twitter#及#Ins#账号名称等,但没有信用卡或法律文件等敏感信息。#香港#公署提醒用户更改手机平台账号密码、启动双重认证功能。
近期大厂裁员的消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宁可降工资也不裁员# ,可是降薪会导致员工辞职的。活得如此艰难,大家都有房贷和信用卡要还。美的被裁的元老级员工,在公司内部论坛发的吐槽竟被董事长方洪波读到,做了评论并致歉。华为鸿蒙之父王成录也离职了。BATJM早就在裁员了,最近脉脉上的猎头明显减少了活动。金三银四后,招聘淡季竟然来得这么快。咱们公司却趁机招兵买马,也扩租了办公室,应该能有所斩获了吧!
怀着正义之心
用专业托起家国情怀
“把全国首例零口供泄露内幕信息、内幕交易案办成典型案例,并非偶然,而是实践与理论相贯通,追求完美与时俱进的结果。”在同事眼中,吴美满早已把工作求极致当作一种内在自觉。
“检察官不仅要办案,还应当立足个案,探究背后的宏观性系统性问题。”吴美满从办理零口供内幕交易案得到启发,意识到大数据思维和应用能力在有效应对新型经济金融犯罪态势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她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攻坚克难。她及团队以《大数据技术在金融检察工作中的应用》为题,申报当年度最高检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第六届金融检察论坛一等奖。接着,她着手研发同名课程,该课程被评为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当面和网络授课受众已逾万人次。
扎根司法一线,一路走来,吴美满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
“我怕自己沉淀不足,有愧于检察官的使命担当,所以总想着多学点,这样才能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推动下,站在案件之外、全局之上,去探究个案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助力社会治理。”为此,吴美满孜孜不倦地走在求学路上,先后读取厦门大学法律硕士和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
强化理论研究,吴美满一步步向着追求的“司法大家”型检察官迈进。
参与编写经济犯罪检察教材、参加反洗钱司法解释起草、撰写出版《金融犯罪证据指引》等专业书籍……她把个人的法治信仰转化为共同的法治力量。
而正是实践和理论的有机融合,成就了吴美满的专业高度。
2016年7月,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高发和客观归罪现象引起吴美满的注意。
犯罪高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客观归罪现象广受诟病却为何迟迟得不到纠正?吴美满带领团队进行长达一年半的深入调研,形成近2万字的专题报告。银行发放信用卡审批不严、办案机关认定数额不规范、证明主观故意的证据收集不全面等多个问题浮出水面。
为此,泉州金融检察对症开方:向金融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敦促各银行进行源头治理;草拟并牵头推动公检法出台会议纪要,指导基层办案。
据了解,当地银监局高度重视检察建议,要求各银行进行风险排查,50名银行从业人员因此被问责、罚款,银行对967张有问题的信用卡作降额或停卡处理;而在会议纪要出台的第二年,此类案件发生率下降超过50%,彻底改变当地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长期高发的不正常生态。
不仅如此,福建省检察院还将调研报告和会议纪要全省转发并呈送到最高检。一年后,两高修改司法解释,对原有司法解释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进行系统修改,以准确适用法律认定犯罪。
从怀揣法律梦想的高中生,到成长为新时代博学又专精的检察官,吴美满用专业托起了心中满满的家国情怀。
在采访的尾声,她给记者转来一篇文章,讲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她说:“这世上有一种人,似乎天生背负着使命,没有人要求他们去做什么,可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有要求。”
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从检26年的吴美满,数不清跨过多少痛苦、煎熬和荆棘,“对自己有要求”,成了一束光,始终引领她穿越、成长、成就。
知行合一,26年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她始终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