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参考的今天香港《东方日报》文章,分析中国需求上升的影响。
中国重启需求升 美国通胀更难平
全球引颈以待的中国经济重启,终于展现在眼前。随着中港两地有序全面通关,经济活动复常,对于备受欧美衰退阴霾威胁的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一支强心针。不过,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市场需求回升,势将带动商品及资源价格上扬,虽能惠及企业,惟料会加大全球的物价压力,尤其是本身通胀仍高企的欧美,从而令欧美两大央行更难拿捏货币政策。近次议息会议后,联储局斩钉截铁说今年不会减息,大概就是要稳住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信心,问题是通胀前景依然看不通透,料将促使资金继续流出美元资产,以分散风险。
当前欧美通胀虽已由高位回落,但数字仍高企。美国去年12月通胀率为6.5%,而欧洲上月通胀率8.5%。幸而这个冬天欧洲未见极端寒冷天气,否则能源危机不知如何收科。能源危机一关虽过,但欧洲经济诚然尚未脱险,尤其是俄乌开战近一年,至今未见平息迹象,加上至少在上半年,欧洲央行仍会加息抗通胀,欧洲仍未能排除出现滞胀的风险。即使近期欧元区强者德国的经济有企稳迹象,惟相信未来将会见到的状况,乃欧洲各国经济的差异扩大,变相加大地缘政治风险,是福不是祸。
至于美国,亦是半斤八両。虽然美国财长和联储局主席都多番强调,美国经济不会出现严重衰退,惟经历前年两人同样错判通胀形势,至去年须激进加息来抗通胀,信用成疑。故见市场对联储局维持「鹰」姿亦不为所动,显然对币策判断有所保留。
大量科企裁员,未来数月就业市场状况存暗涌。持续加息将无可避免加快冷却经济活动,最怕是加息力度过猛,滞胀临门。另一方面,俄乌战事未完,能源价格尚难令人放心,且中国「极速」重启经济,刺激全球商品需求,全球通胀高企格局难改,伦敦铜价由去年7月低位回升逾三成就是例子。面对这些变量,联储局显然也没有「水晶球」,只好见步行步。
此外,在美国主导的去全球化下,国际产业链持续改变,各经济体更重视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性,价格再非处首列位置,这或多或少令生产成本难大跌,从而令全球通胀高企。难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明言,美国的消费开支强韧、中国经济重启,将支持全球经济增长,警告即使抗通胀初现成效,但这斗争尚未完结,并敦促各国央行维持紧缩货币政策。
如今评论美国已成功控制通胀,实乃言之尚早,更别轻率为加息周期完结下判语。除了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区货币政策仍持续偏紧外,今年次季日本货币政策或转向,亦是全球经济与资金流向的一个重大不明朗因素。综合而言,去年支持美元一汇独强的条件已起变化,货币政策不明朗,将促使资金流出美元资产,向亚洲及新兴市场等多元渠道寻找更高且更可观的回报。美国这张「通胀牌」若有任何闪失,将加快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得谨而慎之,而中国首要任务,是稳打稳扎推动疫后复甦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以实力吸引资金东来,也为中美博弈换取斗争的本钱。
现在最热的话题,延迟退休是一个。和朋友讨论起来,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大家姑且看之。
第一个是因为当初没有建立养老金退休制度,是工厂负责。后来随着很多厂子破产改制,转移到国家身上,这一块金额巨大,且没有储备,所以直接导致寅吃卯粮。
第二是因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也就是说货币不再与黄金挂钩。从此货币成为了信用货币,随着美国的滥发货币。各个国家都在跟进,因为其他国家货币锚定的都是美元,所以各个国家的货币增发量在过去几十年都急剧增大。货币增发量的急速增大,导致通货膨胀的不断增加,也就是说货币贬值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养老金制度是有保障民生的作用,比如30年前的100块钱工资,现在都是几千上万,根据养老金保民生的作用(领退休金的购买力至少要和当初交养老金的购买力对等,就是 20年前我交的钱能买一斤猪肉,20年以后退休所领的退休金也应该能买一斤猪肉吧?我们只讨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所以说养老金。只能跟着增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以当交金人口没变化,而货币继续一直增发,寅吃卯粮都变得不现实,只是稳定以前的退休人员,都要不断提升现在的缴费基数(上海现在最低基数6572,这几年是一年500以上的涨幅,17年才3500左右),这也是验证我的观点。。
第三个是现在的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导致交金的人越来越少,领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人口出生比较恒定,寅吃卯粮还可以继续下去。但是,随着出生人口越来越少,未来交接人口越来越少,领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养老金的窟窿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第四个属于人均寿命的提升。人的交金年龄和人的退休年龄实际上应该有一个相对平衡的比例,也就是说以前只能活到60岁的时候。应该是交金多少年?退休享受多少年?现在寿命提高到70岁的时候,应该工作多少年?退休多少年?这个是应该不断动态变化的(比如人均寿命60岁,22开始交金,50退休,,还能自在10年,人均寿命65岁,22开始交金,53退休,还能自在12年,以此类推,而不是现在这样,退休之后还是10年,工作时长交金时长变长,敢情活得长就是为了多工作?),,这个也是很多专家没有事先想到的,所以导致现在的养老金改革。举步维艰。如果当初养老金的制度能充分考虑到人均寿命的年龄问题,问题也不会现在这么严重(这个属于马后炮),。。
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234的话,国家通过不断的往里面填,是可以抹平的,但是234这个问题。是国家用力量不太可能抹平的。所以说以后的交费压力都还在八零后甚至九零后、零零后身上。
第一个属于历史问题,第二个属于现实问题,第三个、第四个应该是属于长远的问题。未来的问题。
现在交金的主体是上世纪六零年到现在的零零年左右的人口,这部分人口目前基数还是比较大的,比较稳定的,出生人口的越来越少,按照交金年龄算的话。会有一个缴纳人口开始变少和退休年龄的人还在增多,它这样一个交叉,是问题更一步恶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