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烟雨立凡
夏日的炽热,一切无可遁形,就连思绪都是热烈的,发散得漫无边际,忽又戛然而止,周而复始。
傍晚,晚霞最后的一抹酡红,是夕阳的告别。终于迎来一丝凉意的微风,靠着龙根盘节的榕树坐下,头顶满树韶光,枝叶的罅隙里透射着记忆,落了一地思念。
思念与秋天有关,毫无缘由的。
或许,不逢故乡的秋,太久了吧。而这秋,必然与额尔古纳河畔,兴安岭坡上的白桦林,紧密关联。在经年的乡愁渲染下,成为私属的眷恋,我以为。
01
生命的记忆之初,白桦树的印象,是它给人类简单且又温暖的馈赠。
我生在寒冬腊月,世界是白茫茫一片。母亲说,那年的三九天特别冷,零下50度的气温常见。偏偏取暖用的烧材,干的少湿的多,费了不少桦树皮助燃。
大雪纷飞的白桦林,寒冷与温暖,深深地烙印在脑海,抹不掉的故乡印象。
秋天,无论在哪里都是更好的。不同的是,故乡的秋,来得早,静悄悄,来得悲凉。
蓝天、草原和白桦林,即使胡乱涂鸦,都是一幅印象派的油画,透着生命的壮美。
02
桦树中看不中用。在故乡,常见的树是高大直挺的落叶松,属珍贵的经济树种。
落叶松生长十分缓慢,成材期至少要在200年以上。由于质地坚硬,抗腐蚀,是上好的“顶梁柱”,堪为大用。
白桦就不同了,除了皮可引火,榨汁作饮料外,主要就是做一次性筷子和胶合板之类用。很多年里,家乡人不喜欢这家伙。
但近些年,随着旅游业迅猛发展,白桦凭着肤白貌美,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的眼球。看它人的多了,白桦也就妖娆起来了,俨然成了呼伦贝尔的胜景之一。
03
故乡的白桦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确切地说,白桦林一眼千年。山下的草原、湿地,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发祥地,“黄金家族”的祖籍。成吉思汗当年就是从这里出发,创下惊天伟业。
而山上,峰峦层叠,松桦蔽日。峭壁之上的“嘎仙洞”,走出了鲜卑拓拔家族,南下,再南下,创立了北魏等王朝。衍生出锡伯、满等民族。据考证,盛唐开国者李渊也是鲜卑后裔。
秦以降,故乡的先祖们,就是中华历史文明的积极参与者,这一切,想来都看在白桦林中那一双双眼中吧。
04
白桦林是民族团结的亲历者。走在白桦林中,耳边自然响起那首童谣:“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
实际上,鄂温克族才是山上的主人。这个民族,山上的在根河市,养驯鹿,搞旅游,人数不多。山下的牧羊,居住在海拉尔南郊和蒙古族一起混居,人丁兴旺。
白桦树皮在鄂温克人手里,被制成各种生活用具,酒具、刀鞘、盆碗......如今都成了可卖钱的工艺品。是白桦见证了他们的民族发展史和历史走向,还是鄂温克、鄂伦春人给了白桦新的生命力?
岁月沉积的不解之缘,令人遐想。
05
最美的情缘。极光、驯鹿和白桦,一直被我视为故乡最美的意象。极光只在我小时候偶见,驯鹿则大都为鄂温克私人财产,惟有白桦,才随处可见。
那些年,唱起铃儿响丁当时,小小的我,总以为白胡子圣诞老人,驾着驯鹿雪撬,从夜色里幽蓝色的白桦林中,兴高采烈地冲出来。冬日的白桦林,给人一种神秘又新奇的想象。
九月的白桦是最美的。晴日里,秋风掠过,漫天落叶,如同一只只飞舞的蝴蝶,红色、黄色、黄绿色,色彩绚烂地随风舞蹈、旋转。
06
深秋,漫步白桦林,无疑是一种精神与心灵的享受。踩在喧软的落叶上,仰头打量,那笔直洁白的树干,那金色的树叶,静静地聆听它的述说从前……
哦,故乡的白桦林,不知收藏了多少遗失的梦想,竟使天涯游子,魂牵梦绕。
或许它懂得吧,这人生沧桑,这思念的痛。
流年已逝,岁月无痕。白桦林以它优雅,屹然的姿态,给人一种信念,和温暖的眷恋,凝结成最美的情缘。
(部分图片来自于 *** ,侵必删)
文 / 烟雨立凡,一本书,一杯茶,只谈温暖不言殇。
故乡的白桦林完整版 故乡的白桦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