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提成方式写在offer里吗 offer中没写提成和绩效

网络整理 资讯
管培生见面会领导致辞 名校毕业拿“底薪+提成”的销售offer却被同学嫌弃,要不要放弃?

经过火热的春招,很多同学拿到了心仪的offer,开始踏实做论文答辩啦。但是,随着毕业的临近,也有一些拿了offer的同学心情却好不起来,因为手里的OFFER中大多是底薪+提成的销售岗位。

听完抱怨之后,我认真看了一下这些听起来很鸡肋的offer,感觉来头也不算小呀!尤其是最近咨询我的一些985、211的同学,他们的offer听着还挺靠谱,比如——

国内民营快消代表,销售管培生,6000+提成;

提成方式写在offer里吗 offer中没写提成和绩效

国内保险经纪公司,客户顾问管培生,6000+提成;

外资银行,理财经理,8000+提成;

股份制地方银行,7000+提成;

某世界500强IT店长方向管培生:9000+提成。

某特色旅游房地产+度假村,5500+提成

……

虽然底薪不高,但“提成”可是上不封顶呀(PS:提成跟绩效不同,绩效一般是有一个基准数字的,可以根据工作表现上下浮动;但提成则直接跟业绩挂钩,并不会设置上线),再加上很多offer还是提供住宿的,算下来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差吧?

看到这,你可能觉得这些人太矫情啦,有个offer就应该知足了,不满意可以找更好的呀,找不到更好的就是水平问题,有什么好矫情的呢?

这个观点也不无道理,但单纯的指责和说教没啥意义,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些同学拒绝这类提成型OFFER,主要是因为担心以下两点——

之一、面子问题

拿到某IT公司储备店长OFFER的同学,在和同学说起自己的OFFER是店长时,同学问:储备店长?一开始就是店员吧,是这家公司的更底层啊。这位同学听了以后觉得好难受,最后拒绝了这个门店方向的OFFER。

还有一个同学,拿了某股份制银行运营管培生OFFER,其实就是在银行大厅做理财经理。她本来觉得这个工作也能接受,毕竟自己学经济的,理财产品熟悉了,日后也能提升专业能力。但是在管培生见面会上,她发现一起入职的有很多二类本科学生,甚至还有大专生。女生回来后和我说:感觉这个岗位有些Low,再看看。

销售或者门店类工作(PS:很多时候为了 *** 方面会给出管培生的名头),给人感觉是门槛低且很辛苦,于是,很多同学觉得“丢不起这个人”,就主动放弃这类有提成的岗位。

第二、压力问题

小林顺利得到外资银行销售管培生的OFFER,身边的人也都学历不错,而且底薪就有8000,所以,她决定好好干。但是,在入职培训第二周,就想离开了。

为什么呢?她说:

我们培训一个月后,就上岗,而前6个月每个月要求必须有5个新增VIP开户客户,才能通过试用期。而且订单基本上要在各类答谢会上去自己谈,我发现同期入职的人,比我嘴甜会来事,感觉自己不适合这一行。

去年,我还辅导过一位同学,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在英语教育行业做课程顾问。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咨询顾客,并邀请对方来试听。工资中的提成包括试听人数+购课人数。

但是,3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前,只有一个人来试听,没有促成购课。领导找她谈话,说考虑到她很勤奋,愿意分配一名老同事带带她,希望她度过试用期;当然,领导也稍微施压说“你如果一直不成单,公司也只能按照规定不予转正了,你也加把劲!”。

考虑到压力太大,最终还没有等到试用期结束,她就以家里有事为理由,主动辞职了。事后复盘的时候,她说:感觉非让人来听课,好像骗人一样,自己做不来。

因此,别简单说谁矫情之类的,以上面子问题和压力感,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需要承认并接纳:每个人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都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职业诉求。

但是,对女生来说,放弃有底薪+提成的销售类岗位,不仅仅是面子问题和压力问题,还可能来自身边亲朋友的“劝谏”以及自我设限,比如——从一开始就把销售类岗位排除在工作选择范围之外、认为自己不可能做销售、担心别人觉得销售一天到晚抛头露面、看人脸色“不是女生该做的”等等。

这并非我个人的胡猜乱想,根据《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的数据显示:职业选择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更大因素。从男女双方求职特点来看,男性更偏向于技术、销售等工作强度大、薪酬回报高的岗位;而女性更青睐行政、运营、市场等工作强度一般、薪资中等的均衡型岗位。

接下来,我们详细地说说这两种类型的岗位,看看到底哪类岗位是你的菜?

首先,均衡型岗位主要类型和特点

一般属于传统的、女性家庭角色的延申,其角色主要是提供协助和支持,常见的均衡型岗位有行政、运营、市场、HR、财务等。这些工作的特点是:

1.报酬不容易忽高忽低的波动。它的波动更多的是基于企业整体绩效的变化而波动,受个人工作表现的影响度比较小。从感觉上来说,会觉得比较稳定。

2.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但工作的可替代性相对比较大。这类工作本身是业务流程上的关键环节,在流程和操作规范上一般会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但由于重复度较高,所以很难形成技术壁垒。

3.需要细心、责任心和爱心,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一般来说,这类工作属于跟人打交道比较多的工作,且属于支撑性岗位,所以,对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稳定、严谨、认真、靠谱等,换句话说,主要是遵守规则,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和开拓意识。

PS: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是有明确绩效和提成的,运营这个岗位在各个公司呈现出很多类别,此处说的运营,更多的是媒体运营和总部的支持性岗位。

其次,高回报型岗位的类型和特点

高回报型岗位一般处于整个流程的前端,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公司业务的核心和营收的源泉,它的主要特点是:

1.报酬波动大:受到公司的整体绩效的影响,但与个人的业绩表现更是直线相关,可能出现同一岗位薪酬差距较大、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差距也会较大的现象。比如,我采访过链家的房产经纪人,好的月份能有2.5万的收入,不好的月份也就是收入2000元。

2.需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资源,包括技术、也包括信息、人脉等资源。同事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对于这类岗位的人来说,时刻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是跟公司进行薪酬谈判的砝码。

3.需要创新、开拓、勇于进取的工作态度,甚至会更倾向于选择对工作有企图心的人选。比如,在面试的时候跟面试官说:我不在意工资是多少,主要是能够学到东西、有进步。这类回答往往反而不利于拿到offer。

第三,两种类型的岗位,在人才筛选时更看重什么?

从上边的分析不难看出,两位类型的岗位确实具有不同的气质,在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选择时也会有不同的着眼点,具体来说:

1.均衡型岗位,在人才筛选时,更看重学历和综合素质。所以,我们看一家金融证券公司,其销售团队可能很多本科生,而其股票分析、行业研究岗位的人,几乎全是重点高校的硕士以上学历。这也是人们会认为销售类岗位门槛相对偏低的原因之一,其实并非销售不筛选人,而是这类岗位的核心条件并非仅仅是专业知识。

2.高回报岗位,在人才筛选时,更看重商业能力与目标感。前面说了,高回报岗位直接与业务经营状态挂钩。所以需要这些岗位的人,眼力心里都是目标,而且能够有商业思维。什么叫商业思维?可以通俗理解成做买卖思维,即愿意推进买和卖的交易。比如销售类岗位在面试的时候,通常会要求你现场销售某个物品。

基于以上分析,再看前面几个案例,就会发现,高回报岗位确实从业者整体学历不一定高,而且确实有在户外、基层、一线的感觉,但这并不说明这类岗位会很low。

最后,关于你要不要选择这些高回报的岗位,我有以下两个具体的建议:

之一,关于职业价值感,你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

你喜欢鲜衣怒马的冒险还是更喜欢持家守业的稳定?你希望身边的人都很专业很高学历,还是身边的人各种背景且有丢丢社会感?你喜欢提供专业支持,还是一手促进买卖?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后,你的选择就是合适的。而合适的,就是正确的。PS,为好优姐姐的1V1辅导申请表中,有初步的职业价值感盲测。

第二,假如我拿不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呢?

这也很正常,自我认知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答案,而是一个通过实践逐渐明晰的过程。所以,如果你还没有足够清晰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还小,性格也还不定,这都没关系,不用着急。这个时候,我更建议你多去探索,尤其是刚毕业的时候,那么积极选择高回报的销售类岗位,性价比会更高。

1.高回报岗位 *** 量大、 *** 条件宽,机会多。根据智联 *** 最新的在线 *** 大数据分析,销售类岗位在就业景气度前10的职业中比较集中,如销售业务、 *** /售前/售后支持、销售管理等,这类对经验、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更容易向应届生开放。

2.销售类岗位更容易了解到整个行业的趋势以及整个产业的主要流程,可以给你一个行业最鲜活的体验。

这些理由,对于刚走入社会求职的同学来说,够了。所以,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还没找到心仪的岗位,那么找一个大平台做有提成的工作,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这个选择如果能够坚持1-3年,那么,你就会有一点积蓄、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认识且结识了一些行业资源。那么,这个时候再跳槽转行,也都是有积累的。

所以,当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岗位,或者基于什么理由选择这个岗位是,哪些身边的人学历没你好啦,自己嘴够不够甜啦,会不会压力太大啦之类的担心,就都是浮云而已啦。

特别声明:图片素材来自 *** ,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拿了offer不去hr有提成吗 收到offer但没详细写工资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