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仙字潭摩崖石刻图片 仙字潭摩崖石刻文案

网络整理 资讯
红腹蝾螈有毒吗 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与南中国文明

一、华夏文明的组成

中华文明哪里来,黄河之水天上来!

仙字潭摩崖石刻图片 仙字潭摩崖石刻文案

说到我国文明源头自然想到黄河,至少五到七千年,有醒目彩陶的仰韶文化;后来,又发现在长江流域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因而认为,是黄河、长江文明共同蕴育了中华民族。

(图为仙字潭摩崖石刻所在的汰溪)

然而,远古的中华大地除了中原,周边还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方民族在中华文明发展有何地位?

具体地说,此后广袤南方的百越,其中的闽越(福建)之南,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都是饶有兴趣值得关注的事情。

(此图为百度下载)

二、漳州仙字潭

古代的漳州,受到国内最密集地关注,非华安县沙建镇的仙字潭莫属!

仙字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许田村,九龙江支流的汰溪下游。这里溪流弯曲成潭,北岸峭壁上散布着几组古怪苍老,似字似画,又过于抽象变形的文化符号,由于年代久远,深奥难懂,被传为神仙所书,因此称“仙字潭”。

2013年进入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的文化符号最多、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古石刻。

仙字潭的古遗迹,说明了华安在一万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到三千多年的商周阶段,有古人居住。是南方远古重要的文明地。

唐元和二年(810年),韩愈首先试图破译,见于北宋的《太平广记》记载;明何乔远《闽书》卷二十九《方域》、清乾隆《福建通志》、《西山杂志》撰者蔡永蒹,和清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十八记遗》,都有专门记录。

除了古人的注目,从1915年,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到实地考察开始,总有学者专家前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还出版了《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论文集。

直到2013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字潭摩崖石刻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价值,这些“似字似画”,难于辨识符号,一直吸引人们的目光,给予人们新的启示和无限遐想。

仙字潭古石刻镌刻在坚硬的石头上,深刻达五六厘米。从仙字潭石刻的 *** *** 上看,是用坚硬的石器磨刻,不是金属刻制。

学者们推论形成年代为3000多年前,或为更早的新石器时代。

千年来,一直认为仙字潭摩崖是文字,直到1986年初,盖山林发表《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陈兆复发表《岩画的召唤》等,明确提出岩刻是“岩画”,对传统的“文字说”提出挑战,于是争议大起。

仙字潭摩崖石刻

(照片百度下载)

2020年7月19日,我们又一次来到仙字潭

三、同时期的漳州其他文明

(一)地理与人文

漳州地理区位条件独特,三面为山,阻隔了向内陆的交通;一面向海,展现了通向世界的通途。另外,闽粤之间有坦途互通。

考古表明,我国人类最早起源于西南。因此,处于福建最西南边的漳州,是古代人类进入福建和台湾的起点。

(娟子摄

古代漳州介于闽粤赣之间(龙岩一直归漳州管辖,九龙江联接厦漳龙),沿海平原作为联接浙、闽、粤、赣数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闽、粤、赣的交通要冲。

漳州地处福建更大的平原——漳州平原,面向世界更大的大洋太平洋,地近北回归线,背靠世界更大陆地,漳州是回归线边不可多得的绿洲。自古植被茂密,天高皇帝远,福建最南部的漳州,一直是古人类的重要居住地。

天顶水库在华安吉土村海拔1100多米的九龙山坡顶,这里生活着国家保护动物蝾螈,民间称“四脚鱼”。“四脚鱼”不象鱼,形似壁虎,尾巴像蝌蚪,长约10厘米,背部为黑色,腹部为朱红色,属于红腹蝾螈,红腹蝾螈生活的环境周边的生态要非常好才能生存。因天顶水库地处僻隅,才有这罕见动物存在。

说明漳州华安从来是原生态之地。

(照片为《闽南风》郑文智摄)

天顶水库(华安郭美建提供)

最早的系统字典《说文解字》记载“闽,东南越,蛇种”。说明福建原住民与蛇有很大关系。

华安马坑乡贡鸭山村的古代蛇形雕刻,也印证华安是早期人类居住点。

(八方摄)

(二)莲花池山遗址

漳州的莲花山首先发现了福建最早的人类遗迹(4-1万年万年前,或称下层为20多万年)。其器物主要是镞形器、石钻、小石杵等小石器。

(正中为遗址发现者曾五岳)

莲花池山外貌

(三)大帽山遗址

一万年左右,九龙江的西溪、北溪两大河流间,除了一些突出台地,其他如今的平原,都淹没于海水之中。

这些地方发现了当时的人类,命名为“漳州文化”。

(图为大帽山遗址)

在如今的漳州土地的人类,多聚居于滨海地区(台地、小岛顶部、河流入海的三角洲地区),过着捕鱼、捞贝为主的日子(当然也有采集和狩猎)的贝丘文化。

在1万年至4千年的漳州腊州山和大帽山遗址,每个遗址海生贝类都有20多种。学者推断,海生贝类是当地人重要的食物。

四)虎林山遗址

2001年在漳州市龙文区,发现了商代早期的虎林山和松柏山遗址,(碳测定树轮校正3400年前。商朝共经历了554年。商朝约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结束)。

这是漳州发现的遗址中最系统而有代表性的。

出土遗物丰富,其中有福建最早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四大类。

其中青铜器测定发现锡含量高,不是中原所产。

这玉璋为目前世界已知最长最重者,共两件。大的为51.4cm长,13.8cm宽,小的也有25厘米多。

形制与商朝国都殷墟出土的相同,质料为本地岩石。

《周礼考工记》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说明大玉璋是天子巡狩的时候祭祀山川的器物。

包括发掘的等级墓葬,种种迹象说明漳州虎林山遗址是当时的统治中心。

众多出土文物

虎林山与松柏山都发现有刻划符号,各有二十余种。而且已属于较复杂的形态,脱离了简单记号范畴,含有表义成分的层次。

当中发现有人形的图案刻画。与华安仙字潭多幅图案相似。仙字潭文字的时代定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阶段。

虎林山遗址的发掘报告认为,由虎林山符号的情况推定,华安仙字潭文字为3500年左右的早商作品。

(图为虎林山遗址符号)

拓片

仙字潭摩崖石刻

仙字潭摩崖石刻拓片

虎林山遗址考古现场

这些遗址南向大海。漳州地区发现的都是滨海遗址。漳州文化的重要特点在于小石器,不同于北方大石器的传统。

大石器适应于植物采集和狩猎。小石器则是获取海生物和岸边陆生物为主的经济生活。

中原的大石器对接于农业倾向,滨海遗址的小石器有鲜明的海洋性。

专家断定,漳州平原为闽粤交界地区的核心。

由于帝王的用品“璋”在虎林山的发现,在闽南粤东还未发现比这遗址更高层次的等级。所以,漳州平原周边是同类遗址的核心地带,在闽粤交界地区居于统治地位。

(图为考古队员)

仙字潭符号与虎林山遗址相同;虎林山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璋等礼器,虽然是本地产品,但形制与中原一致。

说明远古的漳州原住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有中原文化的影响,其主体还是保持着本地族群的文化传统。

此建筑之下,为仙字潭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

很长的历史时期,漳州一直远离统治中心,低调作为民间海外贸易的基地。

然而,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考古发现,在三千多年前,此地竟是闽粤交界区域的统治中心。

这个结论令人兴奋么!中华文明从来体现的是多样性。

(栗子摄)

本次考察得到华安博物馆林艺谋馆长、良岗山开发公司严清碧老总、龙文电视台赖青青先生的大力支持,特致谢!

仙字潭摩崖石刻资料参考了“百度百科”;其他部分引自《漳州史前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虎林山遗址》(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部分照片来自“东南花都《闽南文化展示馆》”。如果前面出处疏漏未注明,请指出,再予改正。

漳州仙字潭摩崖石刻 仙字潭石刻最新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