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供销社全面回归”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供销社概念股也持续走强。其实供销社一直都在,只是在人们的视线中暂时消失了一段时间。不过它也有过风光无限的时期。现在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供销社又回来了,你对供销社知道多少呢?
解读:
供销社全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
历史:
1949年11月,中央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主管全国合作事业。1950年7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召开了之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
二、负责研究制定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服务全系统改革发展。
三、根据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各级供销合作社承担 *** 委托的公益 *** 和其他任务。
四、推进供销合作社法治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议,维护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五、协调同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全国供销合作社业务活动,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和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
六、指导社有资产运营,确保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履行社有资产监管职责,落实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安全责任。
七、代表中国合作社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事务。
八、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供销社的起与落
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和粮站曾经是农村最重要的单位。鞋服、盆壶、香皂等等应有尽有,跟现在的商店差不多。基本的日用品都有,如果售货员喜欢你,甚至还会随手给你块话梅糖或者小咸菜。当然了,像油、肉、糕点这样的好东西可不在台面上摆着,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售货员才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从柜台下面拿出来。
供销社不光卖东西,还买东西。农村里除了粮食由粮站统一收购之外,其他的农副产品就全部由供销社来收购。农民把农副产品卖给供销社,再从供销社买日用品。当然,无论是买还是卖,供销社更大的特点就是“统”,也就是统购统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垄断,粮站也一样。只不过,后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供销社的性质发生了好几次变化。从集体所有制,变成国有制。后来,从国有制又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回归合作商业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长达40年的票证时代宣告结束,国家取消了商品统购统销政策, 经济繁荣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属于供销社的卖方市场一去不复返了。个体经济如潮头猛进,短时间内就抢占了供销社的市场份额,曾经熙熙攘攘的供销社,经营惨淡,门可罗雀。对供销社而言,想要生存,必须在阵痛中实现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站稳了市场潮头,有的被时代洪流无情淘汰。
老一代人记忆中供销社
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与供销社相关的回忆是一叠又一叠的粮票、布票。“当时物资紧张,集体给每家每户按人头发一定数量的布票、粮票,粮票上写着半斤、一斤的重量。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作为农村唯一商品供应部门,一般开在集镇上,卖百货、食品、五金、农用物资等。
那时候物资紧张,粮票、布票等一年发一次,大家凭票买东西,买完就没有了。不过像糖果这些需求少、供应充足的东西,购买不需要票。和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超市不同,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几十年前的供销社里卖的东西很少,几乎只有日常粮油米面、农资产品和日用产品等,稍微奢侈一点的糖果都是一分钱一颗,买的人极少,不像现在的大超市里什么都有,大家也都买得起了。
大概在改革开放前些年,国家的经济便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买东西也渐渐不用票了,而大街上的供销社,东西越来越多的同时,也逐渐的改换门面,只有很少一部分还保留着合作社的牌面。
从创建之初到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供销社历经多年变革后,形成了目前分布在各地的供销社。在市场经济的当下,供销社基层社除了发挥最开始的保障农村地区物资供应、稳定物价外,已经逐渐发展成一个包含物资流通、技术服务、农田托管等功能的综合中心。
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供销社体系是不是可以继续发光发热?借用供销社原本的农资、日用百货、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的回收和销售的职能,和供销社建立的供应链、销售 *** 、再辅助电商、配套专业人才,大力发展乡村振兴。
由国家和地方 *** 指导具体发展方针,和产业布局,统筹区域乃至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是否能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展望未来:有望变身“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综合服务中心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未来的供销社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个人认为,未来它更会像一个“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综合服务中心”。
据悉,目前,全国各级供销社几乎都设有自己控股的“供销集团”。供销总社也在不断转型,现在还有下属事业单位16家,15家主管社团,16家直属企业单位由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或控股持有。与过去的小门店不同,如今的供销社,商品多了,形式和渠道也多了,更加注重合作和惠民。随着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供销社现在的门店也讲究线上和线下结合,价格在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同时,也本着事业单位的责任,尤其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会更加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供销社除了自己做电商助农销售,各地供销社大多会与当地的相关部门合作,对当地有需要的居民进行电商培训,让他们学会自己做电商。襄阳当地的任先生,在最开始通过当地电商产业园卖特色产品鸭蛋赚钱后,自己开了电商公司,卖自己的鸭蛋的同时也收购当地的鸭蛋,年营收高达上亿元,已经成为当地电商园的佳话。
现在的供销社就像一个“压舱石”和“稳定器”,在国家的大局中找定位,一方面是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是保证所有物资百分百通达每个村。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上行、日用品下行双向通道,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打通最后一公里”
“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就供销社“补短板”的作用而来。农产品的上行下行都需要冷链,但由于农产品成本高回收低,社会资本做农村冷链得很少,供销社正好利用中央的资金做这些东西,在田间地头建设冷库和冷链运输。“总社和省社,今年来都提出了资源下沉,突出服务农村农民的属性,将政策、资金等下沉到基层社来支持发展。”
“综合服务中心”也和“最后一公里”的另一现状相关,当下供销社正在整合物流成为“第四方物流”。“许多物流公司在到达乡镇最后一级快递网点的时候,由于乡镇多山等原因,并不会配送到每家每户。供销社基层社直接在当地整合物流,各大快递将自己的快递送到我们的仓储后,由我们配送给居民或统一保管要求居民自取,既为物流公司省了人力,也方便了偏远地区的居民。”
展望未来,供销社最终会成长为增强农村流通组织的力量,“不容质疑的是,农村市场已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市场,供销社网点建设应做到‘一场多用’,并与其他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连锁业态形成相应链条关系,最重要的是实现生态链和生态圈的关系,避免农村网点和资源的过度竞争。冷链体系的建设,正在由‘洒胡椒面’的补短板建设向‘体系建设’和系统建设”转变,从而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
供销社主任名单常德市供销社主任 供销社有多强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