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周宏观经济事件评述
1、伯克希尔截至第二季度末手头现金已逼近1000亿美元。伯克希尔并不派息且也鲜有股票回购,巴菲特需要给这些钱找个投资去处。巴菲特在寻找投资标的上的一部分难题来源于美股持续数年的牛市。现金储备不断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巴菲特想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2、【比金融危机前夕还猛!美国消费者信用卡债务创新高】今年6月,美国个人消费者的车贷、学生贷款以及消费者信贷总额均刷新最高纪录,信用卡贷款额创2008年夏季以来新高。同在6月,美国消费者收入和实际消费支出均环比零增长。消费支出是美国经济的一大增长引擎。
3、周一纽约时报一篇Our Broken Economy, in One Simple Chart的文章分析了1980-2014年美国各个阶层收入分配的变化,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包括中国的主流媒体也进行转发。
这里有篇后续文章,分析“How Did They Get So Rich?”。文章分析了1980年以来,收入前1%的人的收入增长来源的变化。作者把这部分富人的收入增长来源分为两类:资本收入(股市收入、房地产收入、贷款利息等等)和劳动收入(年薪和工资)。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富人的收入增长主要靠资本收入,尤其是前0.01%的富人,这个现象更加明显。
所以,很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在过去近10年全球央行大放水的环境下,资产价格水涨船高,富人受益最明显,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通胀越来越低,经济越来越糟,资产泡沫越来越大——穷人决定通胀(没钱=通缩),富人决定泡沫(放水=泡沫)。
4、中国7月CPI同比增长1.4% 前值 1.5%。PPI同比 5.5%,预期 5.6%,前值 5.5%。
从同比看CPI,食品价格下降1.1%,影响CPI下降约0.2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影响CPI上涨约1.6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食品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7月由降转升,主要受钢材、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从同比看,PPI上涨5.5%,涨幅连续3个月相同。在7月份5.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4.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9个百分点。
说通胀和新周期的,CPI数据会不断的打脸。最终供给侧的闹剧将在低需求中落幕,供给侧改G即行政力量让上游国企垄断的结果是肥了国企(符合做强做大的原则),在需求没有跟随上游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下游民企必然倒霉(无法转嫁成本)。
中国7月进口同比(按人民币计) 14.7%,预期 22.6%,前值 23.1%。中国7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币计) 11.2%,预期 14.8%,前值 17.3%。按美元计价,中国7月进口同比增长11%,预期18%,前值17.2%;7月出口同比增长7.2%,预期11%,前值11.3%。
进出口数据远不及预期。进出口的回落,也与先行指数PMI的进出口趋势一致。在早前公布的7月官方制造业PMI的分项数据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亦双双回落。兴业研究此前指出,从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的领先指标看,我国出口高点或已于第二季度显现。
进口方面,除大豆外,中国7月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出现了下滑。其中,中国7月份煤及褐煤进口1946万吨,同比跌8.25%;铁矿砂进口8625万吨,同比跌2.43%;钢材进口98万吨,同比跌13.27%。受国内铁矿石库存高企以及此前国内持续加大原油战略储备而仓储逐步饱和,未来铁矿和原油进口可能还会放缓。而中美贸易之间也出现了较明显的趋势性,即中国对美国进口增速上升。同时,对欧洲和日本进口高位回落,对发展中国家进口增速小幅回落。
出口方面,加工贸易出口回落是本次出口放缓的主因,7月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速明显放缓6-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方面,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同比负增长,从6月的11.8%降至-6.3%;进料加工贸易也显著放缓。
7月对美国出口同比降至8.9%(前值19.8%),对欧盟也回落至10.1%(前值15.2%),均明显回落;对日本出口6.6%(前值5.5%);对香港-3.6%(前值-7.3%);对东盟出口小幅回升4.1%(前值-0.4%)。
虽然进出口增速有一定回落,但本月顺差有所回升,达到467亿美元,是近几个月高位。截至2017年7月,中国美元计价外储余额30807.2亿,环比上升239.31亿,但SDR计价外储余额XDR 21884.02亿,环比下降85.34亿,连续第5个月环比下降;——币值重估(EUR/USD升值)仍然是本次美元计价外储环比上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按高盛的说法,如果扣除美元估值因素,七月份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100亿美元,而六月份减少了80亿美元。
5、【新一轮电解铝去产能核心:直指自建电厂】一财援引消息称,向发改委申请的电解铝自建电厂项目目前已经很难拿到批文。魏桥或信发都存在自建电厂的优势,因此其电解铝成本亦占优,造成了行业内部成本不平等。
供给侧改G不是把边际成本最高的产能淘汰掉,反而要针对边际成本最低的产能找由头增加各种收费,让大家成本都一样高;或者是找毛病说人家经过正经审批上马的产能是不规范产能,然后关停。这完完全全就是国进民退,把效率高的民企淘汰掉,留下效率低的国企,短期看国企资产负债表修复了,但长期看,整体经济效率必然会继续下行。
6、【银监会起草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条例 允许银行倒闭】8月9日讯,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蓝鲸银行频道表示:“《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条例》从制度上,为将来可能的银行破产倒闭奠定了法律基础,这是个前提。
7、上周美股持续大跌,周四标普创5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1.4%,纳指跌超2%。“恐慌指数”VIX暴涨44.37%,创美国大选日以来收盘新高。中概股重挫,网易跌近10%,新浪微博均跌超5%,阿里巴巴跌3.5%。
VIX在7月底竟然有连续10天都在10以下(抵得上过去20年低于10的次数),该来的终究会来,还记得2个月前我说的50美分神秘人吗?轮到他大赚的时候了:
8、【财报超预期反而暴跌】美银美林发现,今年二季度财报季,多家盈利超过市场预期的科技股股价非但不涨,反而还“齐刷刷”都下跌。上次出现这种现象还是在十七年前科技股泡沫破灭前夕。在目前美股资金最为密集、投资最为活跃的科技股中,二季度财报公布一天后,盈利超过机构预期的科技股会下挫0.2%;财报公布5天后跌幅将扩大至1.1%。而盈利不及机构预期的科技股则更惨烈:财报公布1天后其平均跌幅为10.5%,财报公布5天后平均跌幅扩大至17.1%。
比如今天公布财报的英伟达。其第二财季每股收益1.01美元,市场预期0.82美元,上季0.85美元;当季营收22.38亿美元,市场预期19.6亿美元,上季19.4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但周四公布财报当天,英伟达股价收跌4.28%,在盘后公布财报后跌幅扩大到7%。
美银美林警告,股票市场投资者们可能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狂热状态,他们对公司业绩有着不切实际的预期,远远超过投资机构们基于现实的预测。
二、全球市场主要资产价格变动跟踪
三、市场大势和估值简要评述
四、A股指数和行业板块的强弱度
宽基指数
行业指数
五、股票池个股信息跟踪
六、每周总结
1、市场感觉到了灰犀牛(全球流动性拐点和中国债务周期见顶)的存在,但又无法准确判断灰犀牛的体积和距离,未来数年我们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尾部风险,包括: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全球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中国债务危机、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2、A股大盘股估值处于合理区间,而相对估值并无吸引力,短期超买严重。而A股的中小创整体估值仍相对全球成熟市场显然非常高,不是好的买入点。
3、H股指数估值处于中低阶段,恒生指数处于合理偏高阶段。港股风险累积后爆发,下跌终于开始。唯有一些基本面优质,前景高确定性,估值极低的港股才具备投资价值。
4、人民币升值只是短期现象,随着美国对中国的外贸制裁,很可能进行一次性贬值。继续看多日元,而欧元短期可能涨过头。美元跌势可能告一段落,下半年会趋于稳定或小幅攀升。
文:水晶球财经 价值at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