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鑫贷网(鑫贷网是正规的吗)

网络整理 贷款资讯

  好消息

鑫贷网(鑫贷网是正规的吗)

  P2P圈推出平台查询功能,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P2P平台名称,例如:陆金所,将获得该平台的最新数据表现和详细档案!快来试一试吧。

  来源:江湖Miu论(JulyMiuMiu)

  作者:七月的MiuMiu

“风雨飘摇”、“兵荒马乱”或许是对2016年P2P的最好写照。虽然从拍拍贷成立到现在,它在这个东方土地上仅仅走过了9年的时光。但这9年的起飞、警报以及坠落危机,都让P2P的旅程看起来并不那么美好。

而当2017年的闸门一开启,P2P就将进入他的第10年。这个“10”究竟预示着圆满,还是终结,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面对这“命运多舛”的2016年,我们依然要说声再见。

  再见,四面楚歌的弱者

网贷之家及盈灿咨询曾给出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11月底,网贷行业本年度的成交量为18195.46亿元,是2015年同期累计成交量的2.14倍。从表面看,这是一个向好的示意,但数字身后其实是被各大派系“包圆儿”了的“割地战争”。

截至到2016年11月30日,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4800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613家(占到33.6%的比例),环比下降3.9%。停业平台的增加原本属于行业优胜劣汰定律,不过这一年,这种现象的加剧却让整个市场侧面相看。

不少从业者表示,被推入“停业旋涡”的大部分是中小平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弱势平台。尽管整体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市场份额却明显向少数头部企业聚拢。

截至2016年11月末,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前100的平台成交量占到全行业成交量的75%;前2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为85%;前3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高达90%。

“二八法则”所带来的结果就是马太效应的加剧,而能够给予新进企业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盲目进入市场,这换来的是整个11月新增平台跌至个位数的惨状,但“可怜之人却必有可恨之处”。

在e租宝事件成为行业泥沙俱下的转折点之前,能够“老老实实”做平台的本就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业内人心里都清楚,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只是用“互联网”的毛给“传统金融”做了顶高帽。

一面通过担保做大平台规模,一面靠着高息吸引的新钱来填补旧的窟窿,以这种模式的吹大的市场必定要崩盘,而节点只是时间的早晚。从327国债事件、四川汇通担保、华鼎担保危机、河北融投,再到著名的e租宝、快鹿事件,最后是中晋,这一路平台都有同样的特点,也都在面临同一个结局,那就是生命周期的终结。

在以e租宝、e速贷为代表的这波平台退潮后,人们突然发现在互联网金融里,风险定价能力、资金获取能力依然是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只不过,那些被泡沫吹大的平台,此时再掉头是否还来得及?

在经历“千团大战”,美团最后突出重围;滴滴吞并快的、Uber,背后藏着Coatue、中信产业、元璟资本、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各路基金势力中我们就可以明白,在资本的世界里,每一次行业的整合,往往都以草根失败、资本进驻为完美的收尾结局,更何况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草根自身也并不向好的局面里。

网贷之家及盈灿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停业及问题平台中,跑路有389家,提现困难有150家,经侦介入有5家,停业达1075家,转型有26家。而按目前下降速度测算,截至2017年年底互金行业内的P2P平台总数或将低于1800家。

这里不仅包含了投资人丧失的信心、高昂的平台整改费用,还有一路走高的运营成本。

用户正在把投资这件事变得背景化、标签化。相当一部分用户仅仅选择TOP50前的平台,而一旦平台在评级上稍有跌落,就会再一次失掉投资人的信任。越来越难获取的线上流量拉高了平台的运营成本,同时日益逼近的整改期限又成了挥舞在身后的皮鞭。

P2P行业在合规整改中呈现出了这样三大特征:一部分无法完成整改的P2P公司选择退出;一部分有能力的平台则进行大额资金整改,同时纷纷转型热门且合规的小额资产业务;而另外一部分不愿意抛弃原有资源的平台,则正向第三方财富管理或交易所模式转型。

弱势平台显然是第一个。活下去需要费用,而在盈利困难的P2P行业里,大部分能够实现正向现金流的企业的盈利点主要是在资产端,通过赚取差价的方式实现盈利。但弱势平台却依靠大量新的借款来覆盖过去的旧账,吸引不到目前的投资人,也无法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以银行存款一项来说,包括技术对接,日常存管在内,平台每年就要付出上百万的费用,另外还有各种用于科技技术上的改造经费。这些不仅是立在平台头上的一把“刀”,也是降低平台生存率的最根本原因。

“运营成本-整改费用-投资信任”,这种循环就像一个魔咒,把弱者困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在2017的年度里,这个愈发紧绷的紧箍咒,又很有可能成为掐断弱者生命线的“最终凶器”。

  再见,逐利而上的投机人

就在三年前的今天,这些被称为“羊毛党”的人还享受着“一掷20%”的利率盛宴,不顾风险,风雨无阻。从准确的意义上来说,这更像是“投机人”。

据第一网贷提供的资料显示,2013年5月到12月间,全国P2P网贷平均综合年利率为25.06%,3-6个月标的利率在23.29%,1-3月短期标平均利率更是高达29.31%。

随便一投都能收回20%以上,这种说法一点不为过。在早期市场中,利率只是作为平台的噱头存在,并不以相对的金融风险而定价。这让投资人习惯了在没有项目明确信披、没有基本的征信资料情况下,就盲目重仓,也让风险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状增长。

高昂的利率喂叼了投资人的胃口,也迫使一部分平台放弃了更理智的发展路径。为了得到极速扩张,平台通过各种手段和路径作担保、下承诺,去应允大量投机者的嗜好,从而延迟了暴露的时间。

在许多投机者的心中,非高利息平台不投,非刚兑的平台也不投。

“刚性兑付”终究是一把双刃剑。超高的利率背后是平台的收益无法覆盖风险的窘境,所以即便是下了承诺,当问题真正发生时,为了应付兑付,平台依然会停止所有提现,通过自融、假标来获取资金,或者直接选择跑路和停业。而尽管牺牲掉了大部分“无辜”的投资者利益,也只有微乎其微的平台能够将大部分本金归还给投资者。

e租宝是2016年互联网金融爆出的一颗大雷,因其牵涉的金额之大(平台吸纳资金额近500亿)和投资人数量之多(牵涉投资人近80万人)而引起了一次行业“地震”,甚至引发了许多投资人对于整个新金融行业的恐慌情绪和信任危机。

而似乎是在这颗巨雷的爆炸后,从业人和投机者才慢慢回到了偏向理智的角度。

2016年9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首次跌破10%,为9.83%,环比下降25个基点,同比下降280个基点。

2016年11月份,全国P2P网贷平均综合年利率再度下跌至8.50%,较2016年10月份下降0.04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12.05%,下降3.55个百分点;与前年同期比较,降低7.44个百分点。

大部分平台利率正在进入真正的“市场化”阶段。

一方面,由于经济“L”型走势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意愿有所降低,融资需求会相应减少;央行更是通过多次的降准降息,使得市场对于资金的急迫程度不再那么明显,而优质资产端的稀缺,更是让平台放下身段,被迫以降息作为条件换取。另一方面,平台大部分费用需要被用在更加有效的合规整改和运营成本上,能够给予投资人的利率无法再像从前一样阔绰。

利率的暴跌,砸散了一批逐利而上的投机者,但依然留下了一部分能够理智对待金融风险的投资人。

或许在征信技术得以完善后,我们能够像ZOPA、LendLendingClub和Prosper等世界级平台一样,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模型策略和借款人画像,对风险进行有效评级,将真正的利率交还给理智。

  再见,堆积如山的文件

在暗雷显现,明雷频爆的2016年,监管也终于也现身“掺和”了一把。据第三方数据统计,从2016年初开始,监管已大大小小下发了包括《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方案》、《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等在内的10个相关文件。

监管的“给力”,似乎是这一年来所有从业人和投资人的共同感受。要知道,互金的起点便是在缺失监管的情况下,而这一跑便跑了8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监管体系。在美国负责P2P的监督管理机构是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也就是美国的证监会。

与中国对P2P定位不同的是,美国对于P2P的定位是“高收益债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垃圾债,SEC为了将P2P定义为垃圾债收归自己监管,还曾废了不少力气去诠释相关的条文,不过不管怎么说,最终P2P还是被定义为债券的一种,然后归了SEC监管。

如果说美国的监管是擅于利用手段,那么中国的监管则更倾向于定规矩。

美国金融科技行业创始之初便面临着相对严格的法律监管环境,所以美国的网贷的市场规模增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仅投资门槛相当高,平台跑路和蓄意诈骗的数量也很低。

以LendingClub为例,投资人须符合如下要求:①总收入在7万美元以上,个人净资产(除去住宅、住宅装修和机动车之外)在7万美元以上;②个人净资产在25万美元以上;③所有的投资者都不能将超过个人财富10%的资金投资于网络借贷才可进行投资,以此来降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另外,美国P2P平台需要将每天的贷款列表提交给SEC,保证当有消费者对P2P平台提起法律诉讼的时候,有存档的记录来证明是否存在错误信息误导消费者。披露报告须包括经营状况、潜在的风险因素、管理团队的构成和薪酬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

英美在刻意地掐住P2P过于快速的通道,而中国却在收拾过去“宽进宽出”导致的残局。要知道,在经历了漫长的11年之后,全球第一家P2P公司Zopa才终于实现盈利,而即便Zopa发放的贷款量已经超过了17.5亿英镑,其合并利润也不足6万英镑。但中国监管的缺失,却让中国网贷市场一路膨胀至“世界第一”。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监管方在一年内突然“醒悟”的铺天盖地的监管行为,更像是一种蔓延在失控边缘的猝不及防的情绪。只不过,这种情绪来得太晚,也来得太急。

  再见,光辉难再的市场

如果将“自我造血模式”作为P2P的范本,可以看到中国走的却是一条截然不同的却富有“中国特色”的P2P之路,截止2015年底,P2P借贷在中国上升到了史无前例的3853家,年度增长率达到了60.74%。撮合贷款规模也由2014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9750亿元,年度增长率达到225%。

这组数据令人惊艳,不过背后是不可深究的各种潜规则。不少投资人表示,在前几年,90%以上的平台几乎都有信披、自融或是资金池方面的问题,所以投资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就像是“部队排雷”,如果不踩到雷才是各种门道。

红利消失后,这种过度的光辉开始消退。

数据显示,2016年9月下旬开始,一部分公司已开始撤资或退出P2P行业,像红星美凯龙、盛达矿业等鼎鼎有名的上市公司均在此列。而更有甚者直接以低于月募集资金60%的价格出售现有的P2P平台。一夜之间,P2P平台从炙热的“当前手”被迫走向“已转移”。

退出平台的数量更是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0月,正常运营平台的数量相比9月又下降了48家,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则达到了105家。

显然,过去几年高歌猛进的新金融行业开始全面收缩。尽管整体市场规模仍在扩大,但份额逐步向少数头部企业聚拢。

截至到2016年11月30日,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4800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613家(占到33.6%的比例),环比下降3.9%。照此势头发展,到2016年底,正常运营的平台将减少到1,500家左右。

市场极度缩水,给予平台的机会越来越少,这让相当一部分平台开始了“另谋出路”的打算。

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17年,消费金融类贷款余额将增长至30万到40万亿元。这里,就有不少追逐消费资产的P2P平台。消费金融正在因为P2P平台的狂热介入,而变得急剧泡沫化。

“如何做好场景化铺设,增加产品纬度,同时又能达到快速自动化审核的风控标准,才是不让消费金融成为下一只‘毒虫’的关键之处。但据我所知,只有极少的P2P平台在技术上投入成本。”一名资深的消费金融从业者这样说。

为了逃离市场的挤压,P2P平台像“蝗虫”一样攻入了消费金融领域,而受此影响的还不仅仅是这一领域。

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已有几十家P2P网贷平台以股东或会员身份,与金交所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仅大连京北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合作方中,就包括了近10家P2P平台。另一方面,转型成为互金集团也开始占据行业主流。

仅2016年,就分别有PPmoney、趣店集团、乐信集团、开鑫金服、团贷网、凡普金科、爱财集团、PINTEC集团、51信用卡、银客集团、和创金服等企业完成了集团化转型。

互金企业的“集团化”一时之间成为风潮,这里面既有企业主动选择的因素,也是大势所趋下的无奈之举。

而未来,仍将有许多平台积极横向扩充投资品类,P2P网贷平台与互联网理财平台的边界也将会愈加模糊。

而这有可能是P2P新生的战场,也有可能是压死P2P的最后一根稻草。

27岁金融女谈如何毕业5年存60万,房产两套,资产千万

今天在首席理财师看了一篇财女整理的天涯上的爆贴,《27岁金融女谈如何毕业5年存60万,房产两套,资产千万》,全攻略的讲述如何从工作到理财投资全方面的提高自己收入。关注首席理财师一起看看,如何在毕业前5年,如何改变自己的财富之路!

首席理财师

ID:licai910

▲关注的人都实现财务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