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银监会投诉网贷(银监会投诉网贷怎么操作)

网络整理 贷款资讯

作为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起到表率作用了吗?

根据消费投诉平台“聚投诉”近期发布的2017年投诉数据,马上消费金融位列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投诉排行榜第一名,有效投诉案件达到2263件。

银监会投诉网贷(银监会投诉网贷怎么操作)

与此同时,马上消费金融在业务快速扩张中,虽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出现了高杠杆问题。在利用资金方面,已经越过了监管红线。

消费金融公司从2009年试点以来,银监会明确表示,“希望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明确功能定位、依法合规经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在小额、分散、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金融服务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作为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在起表率作用方面,真要打上问号了。

投诉不断作为银监会批准的22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之一,马上消费金融非但没有起到持牌机构应有的表率作用,反而位居投诉排行榜第一名。

根据用户的投诉,马上消费金融存在催收骚扰、账号无缘无故被冻结、重复多次扣款等问题,多个投诉贴还声称已按时或提前还款,但仍判断其逾期,并要求偿还剩余借款(享低息贷款)和逾期金额。甚至还存在平台授信后,用户没借钱却被要求偿还借款的情况。

除了“聚投诉”曝光的问题外,在某网贷理财(注册领红包)行业门户网站上,多个用户投诉马上消费金融存在修改用户分期、隐形收取如寿险等多余费用、贷前审核不严等情况,甚至还出现贷款(快速审批秒下款)审核通过后开始计算利息,但是款项却迟迟不到账的情况。

(图片来源:行业第三方)

不仅如此,马上消费金融在利用用户信息方面也存在违规问题。

2017年3月,马上消费金融吃了央行一张39万元的罚单。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和第四十一条规定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处以罚款39万元。

(图注:在重庆金融工作办公室官方网站,也有用户投诉其滥用个人信息进行贷款的行为。)

背后“明星”股东云集公开资料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全称是“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由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百货”,600729.SZ)、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63.HK)、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15.SH)共出资3亿元设立,是重庆市银监局批准设立的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

2016年8月,马上消费金融完成了第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3亿元增加至13亿元,同时也引入了新的投资方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后于2017年7月进行第二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22亿元。重庆百货持股30.615%,为其第一大股东。

背后是国资背景,还有保险、银行、零售龙头等企业护身,可是马上消费金融却频频被投诉,不知道这些股东们作何感想?

杠杆率超标?作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行业“去杠杆”的政策要求下,马上消费金融也遭遇不少压力。

在近期举办的马上消费金融年会上,公司方面公布了2017年的经营数据。数据显示,马上消费金融2017年交易额为701亿元,贷款余额超300亿元,净利润5.78亿元,是去年同期净利润的近89倍。

(图片来源:重庆百货公告)

在银监会对借贷利率的严格规定下,马上消费金融的净利润能够飞速上升,与其规模的扩大不无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其杠杆率却已跨过了监管红线。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向独角金融表示,“根据我国监管规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归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因此,其杠杆率限制也是按照巴塞尔协议进行监管,其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10%-12%,由此,消费金融公司的杠杆率一般在8-10倍左右。”

马上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金是22亿元,按照最大10倍的杠杆率计算,其累计借贷规模最大为220亿元,但马上消费金融2017年的交易额已达701亿元,贷款余额300亿元,已经超过了杠杆率要求。

去年以来,为解决高杠杆问题,多家巨头企业遭遇严重危机,乐视跌下神坛,万达甩卖资产断臂求生。互金巨头蚂蚁金服也承认杠杆率过高的事实,并在近期向独角金融表示,将通过增资、业务合作等多种手段,逐步降低杠杆率,确保在监管指导下完全达到要求。

面临相似问题的马上消费金融,不知道又将如何解决?针对杠杆率过高这一问题,马上消费金融向独角金融表示暂不回复。

一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高层对独角金融表示,“银监会对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管理非常严格。”

此前,北银消费金融因“贷款和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超经营范围开展业务、提供虚假且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开展监管叫停业务等”,被银监会罚款900万元。

合规主旋律消费金融在2017年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规模比例为24.8%,达到30.6万亿元。其中,短期住户类消费贷款较2010年增长近10倍,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或许正是业务量增速过快,导致从业公司的资本金未能达到监管要求。在当下监管高压下,消费金融公司大多面临着“去杠杆”的整改工作。主流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加入增资行列,比如中邮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等。石大龙表示,增加注册资本金,贷款规模可以做到更高。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申请牌照的门槛非常高,以城商行为主,全国性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居其次,另外有少数大型非金融企业参与。连BATJ这样的巨头,都还没有消费金融公司牌照。

回到马上消费金融,已是持牌机构,应当珍惜牌照,不管是面对投诉还是杠杆率超标的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当初监管机构发布牌照时的叮嘱言犹在耳。

上一篇:易信网贷(易信网贷合法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