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该来的都来了,从头条热榜上看到的,仅仅过了一个周末,整个存款市场又发生了大变化。随着支付宝下架银行存款产品,度小满也跟进了,随之而来其他多个互联网金融大平台也都纷纷下架了原本合作销售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看到周末监管部门在论坛中的讲话,就明确感知,监管部门还是持续在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管理,目前已经从资产端(小额信用贷款)延伸到负债端了(互联网存款)。再结合楼继伟周末讲话,尤其是提到了客户金融数据的所有权问题。那么说明,在监管没有制定出台新的规范办法之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同各个中小银行合作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将不会有新的产品出现,存量产品也会到期结束合作。
确实,互联网存款相对利率比较高,存款转移流动性也非常强,这也加深了那些中小银行的经营成本压力,以及经营风险。那么监管过去行之有效的各项指标体系,也会因此发生失真和扭曲。这让监管高度警惕,会不会出现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如何调整?如何面对互联网存款这一新形势加以管控?这才是背后的最主要深层原因。
另外,各大互联网平台在合作发行互联网存款的设计流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的金融客户的隐私信息和关键信息。在互联网平台前端,如何有效保护这些客户的隐私?如何防止洗钱行为的发生?产生的这些数据到底应该由谁掌握?互联网平台是否还可以利用这些关键信息去做别的营销事务吗?这也是金融监管的一个新问题,针对这些方面,其实是没有任何一个监管规定或者措施进行规范的。这也是“无照驾驶”蕴含的最大风险。
未来各个中小银行可以加大对于自己网上银行APP的研发和升级。可以探寻利用中小银行自已APP的运营来吸收线上存款,这其实是监管容许,而且可以有效管理的替代方案。一家银行的金融本质,就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那么这两个方面的客户管理,以及获客规范和流程都应该被银行所控制,未来才有长久的持续生命力。
长远来看,仅仅靠同互联网平台合作获取存款,比例依赖性越大,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而且长久的丧失了自己的牌照优势。以我为主,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是中小银行的长远生存之道。
小心!花呗已经接入个人征信系统,你的征信报告还好吗?借呗、微粒贷作为互联网贷款产品早已进入征信无可厚非,但如果花呗、白条这种小额高频的消费全面体现在征信上的话,那基本上十个人就有九个半征信报告惨不忍睹了!
昨天有个粉丝给我发私信,说自己征信上有一笔几百块钱的贷款记录,但是很确定自己从来没有贷过款。经小闲提醒之后,才发现这个几百块钱额度正好跟自己使用的一笔花呗对应上。
其实早在去年,花呗就以“服务升级”的形式让用户重新签过一个协议,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注意,就是弹出个页面让你点同意而已。内容就是告知你的使用情况将会被报送央行征信系统。
在此,小闲提醒各位:
能不用这类服务就尽量不用,一方面提前一个月花钱然后再还上,本质上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征信,毕竟这个东西如果坏了,花钱也买不回来。
『@小闲专栏 』——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