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生活网

因病能在镇信用社贷款吗

网络整理 贷款资讯

#2022生机大会# #打卡美丽时光#

今天上班听说一件事,据单位人说,已经是沸沸扬扬无人不知了!估计应该是徐沟这边和银行从业人员都知道了,像我们这样处在偏远农村的,还有银行编外人员是还不知道的。

因为今天款车没有来,所以很多柜台上的业务都无法展开。上午的时候,来了一个取钱的,因为自助机有点不合适,他来的时候也不能取,就这种情况他发表了自己的言论“不怨人家客户把信用社和建行的玻璃砸了!像你们这种情况,银行不应该是服务大众的吗,大众有需求但你们却无法满足,开什么银行?”……

因病能在镇信用社贷款吗

原来,是在放假期间,有一妇女去信用社自助机取钱,没有。然后去相邻的建行自助机取钱,还没有。按上面留的电话号码就打电话过去,应该是里面的人说“因为阳了,都生病了,没人上班,让客户见谅。”这个女的就生气了“都放开了,你生病是不能取钱的理由?如果都是这样,要你们银行干什么?”……

不知道是她就带着斧子呢还是又回家取了,反正视频里面是拿着斧子,把两个行的自助机都给砸了!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无法解释银行没钱该由谁来负责?但是,你砸了银行这种行为真的只能由你自己负责。

疫情三年,经济不能说停摆三年也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怨气,在不经意间,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事情就可能成为引发爆炸的导火索,互相体谅一下,银行从业人员也是人,你们会阳,他们也会阳,你们阳了难受,他们难道就不难受?

目前整个大环境不是很好,明显感觉到社会戻气在逐渐上升。所以,我们在外跟人沟通的时候不要随便起冲突,尤其是陌生人。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上一秒经历了什么事,下一秒会不会发泄在你身上。能谦让的就谦让一下别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平安。因为你真的不知道对方压力大到什么程度了,一言不合,你可能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2,就要过去了!让各种不快乐,不如意也和核酸,行程卡永远随着2022 永远消失。愿我们的2023,不负自己,终有未来可期!#在头条看见彼此#

在大山沟里,唱戏是最大的文化娱乐了,大村一年不过一两次,小村里几年一次。

我小的时候,住在姥姥家。姥爷是个戏迷,他年轻时呆过一个戏班子。后来参加革命工作,任过“区长”之职,他回乡时穿着一件军大农,在村里人看来,他已是个“大官”了。姥爷长得很魁梧,脸盘周正,双目有神,极有“官”相,他在戏里常扮演包拯、杨延昭等正面人物。他最喜欢唱的是《辕门斩子》,那个小唱本他用绸布包着,锁在一个小红皮箱内,视作珍宝。乡下人管老包叫“大黑”,管杨元帅叫“红脸”,每当他一出场,观众必鼓掌叫好,这大概和他扮演的角色有关,一个是清官,一个是忠臣,是百姓最喜欢的人物。母亲也常常自豪地讲:你姥爷唱戏认真,要嗓子有嗓子,要架子有架子,年轻时在台上风云际汇,唱到好处,台下的人往台上扔香烟、掷水果,有时扔大洋,光闪闪的银洋在台上叮当当乱响、骨碌碌乱滚……

姥爷入党很早。还是抗战时期,姥爷就在敌占区搞地下工作,深受上级信赖,解放后他回家养病却从此再不出山。他的身体确实不好,不能干重活,全家三口靠我姥姥搞缝纫挣点零钱度日。他惟一的乐趣是哼几段戏文:

“戴乌纱好比愁人帽,穿圆领好比坐牢笼,腰紧玉带捆人索,足蹬朝靴踩泥坑。不做他的官来不受他的气,做一日官来担一日惊……”

我当时年幼,不晓得为什么当官还要担惊,今日想来,姥爷也算当过官的,他对“宦海风波”是亲身感受过。姥爷十几年里常去的是信用社,信用社租用民房,炕下是柜台,炕上是床铺,姥爷去时往炕上一躺,半靠在被卷上,兴致来了便哼唱一段:“八千岁与我作了对,猛虎怎敢斗蛟龙?”他唱得有板有眼。过场处还用象声词念出锣鼓点:“打打打,腾!且腾且,腾!”他唱得忘我,营业员听得忘我,那营业员是戏迷,也是他惟一的徒弟。有时唱得晚了他便与徒弟共进晚餐,美食一顿。他们是偷着唱“黑戏”,姥爷有时惋叹:“这辈子怕是看不上戏了。”姥爷从不看新戏,我想这也有个适应问题,正如他从敌占区回来,也是一时适应不了新的环境的,所以才逃避名枷利锁而告病还乡的吧。县剧团有时来到村上,几位名角和团长必登门看望他,他们是“戏友”。一壶热茶,几包香烟,纵谈形势,切磋戏文,姥爷显得极开心,他跑前跑后为剧团联系住处,招揽台口。那些漂亮的女演员也常来请教于他,称为“老师”。他的院子里每次都住了好多女演员,她们吃好饭的时候,总要用饭盒偷偷给我拿回一些,我至今记得,她们送给我的莜面葱花炒谷垒,黄灿灿、油津津,一股香味扑面而来。

记不清是哪年,上面终于允许唱旧戏了,这在姥爷无异于过节一样,这时他已年过六旬,咳嗽气短,身体瘦弱,练唱一段满头冒汗,排演一场腰酸腿困,但他还是坚持要演。演戏的那天,全乡三十多个村的人都跑来观看,他在戏台上台步威武,唱腔洪亮,冠带华贵,动作潇洒,把杨延昭演得活灵活现。他是带着感情演的,尤其是与八贤王对唱的那段,更是慷慨激昂、威武悲壮:“你口口声声保杨家,保杨家你保了个净打光!”我想姥爷也是有感而发,他是为革命做过贡献的人,但他回乡后生活十分贫困,常常柴米无继,他当年的战友有的献身,有的荣迁,有的打成“右派”,有的下落不明,他曾让我替他写了一个复职申请,上送之后也如泥牛人海,他本人也心灰意冷,不再过问,只是慎重地抄了一份履历,并加盖了他的名章交给我,说:“孩子,这是你姥爷一生的总结,保存好。我的戏是唱完了,可你将来会有用的。”

他一生迷恋唱戏,早洞悉家国事理,在他看来人生也是一大戏场,人要淡泊到极致。他是什么都看不起,什么都想得开了,他把珍藏了几十年的唱本《辕门斩子》送给我,淡淡地说:“叫你当闲书翻吧。”他后来因唱戏而患病,病的时候,信用社那位徒弟给他送来十元钱和一包糕点,临终的时候,他嘱咐家人:“糕点吃了算了,十元钱等有了还给人家。”他没有痛苦没有遗憾地离开世界,他死时身上穿的一领崭新的戏装,是“文革”时破“四旧”,剧团的拍卖物,极便宜,他买下后保存了十几年,让做他的“寿衣”的。

现在,看旧戏的人渐渐少了,每演旧戏,便会想起我一生爱唱戏的姥爷,想起故乡古庙改成的小小戏台,想到忠孝节义的杨六郎,死者已矣,但生者还得继续把人生的这部剧演下去的。#翻阅2022#

“佛光日出”梁有文遗作一一 1986年10月,我因在老山战场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部队党委给我记了二等功,发给我二等功奖章和《二等功立功证书》。 政治部把《立功喜报》寄给我家乡民政局,引起县委书记和县长重视,特批从县财政局拨款150元作为奖金。县民政局和武装部组织人员敲锣打鼓把《立功喜报》送到我父母手中,并发给了150元奖金。 县民政局一位副局长对我父亲说“你是老党员,又是生产队长,你儿子当上军官又立大功,前途无量啊!”,并动员我父亲购买100元国库券icon。我父亲第二天就到公社信用社购买了100元国库券。 我1991年底转业到巿委工作,父亲因肺心病住院治疗。他在弥留之际对我说“你母亲洗衣服把国库券搓烂了!”。我在他耳边轻声说“我的战友都壮烈牺牲了还没立功呢”。父亲安祥的闭上双眼永远离开了人世!

原老山报编辑记者张勇

写边境作战英雄故事的老班长梁有文不幸去世了,享年63岁! 我是今天晚间得知这一不幸消息的,太突然了,太不能接受了! 今天12月25日,今天晚间有战友问我认不认识梁班长,我看截图头像是㡌徽领章我就知道是我熟悉的老班长梁有文。我说认识,战友才告诉我梁班长不幸去世的消息。 我赶紧找出老梁的微信询问,自称是老梁妻子的小赖才告诉我,老梁在12月23日因多种疾病发作医治无效去世。 我是近年才在网络上认识老梁的,知道老梁曾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并立过二等功,老家在四川乐山,从部队转业后到了机关工作,退休后以“佛光日出”注册社交媒体发文,写下了大量英雄故事的文章。我刚看到他在社交媒体发的最后一篇文章是生病后用的优待证,字里行间满是感激,这是他留在世间最后的文章! 祝老梁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痛! #头条热搜# #我在头条搞创作# #生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