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发过来的,问我这个购车合同有没有问题?我觉得这合同不是明抢么?直接送两万对方花算了,兄弟们觉得呢,#武汉# #二手车#
现在路上新手太多了,最怕那种拿证很久又没上过路的。建议发驾照前,要确认本人有车,或者有购车合同,否则大概率就是下一个马路杀手。
车友们,你们贷款买车交订金签合同时,合同上有写交车时间吗。我的没写,问题大不大[打脸]
问一下大家,你们按揭这款车,购车合同都有吗?都在自己手里吗?
你们购车的合同是什么样的?只有销售协议定单嘛?
有没有哪位是销售合同的?还有贷款的话手里是拿到哪些资料。发票,合同,车辆合格证什么都有吗
今天验车,交款,办的广汽5万免息贷,但签合同时是广汽租赁合同,而不是车贷合同,贷款买车变成交首付以和代购了吗?车友们你们签的是什么合同?
有没有人知道购车合同的模板是怎样的,我想看一下。谢谢
被怱悠了!杭州的曹先生花六万元钱买一辆二手的新能源汽车。购车时仪表盘上显示的行驶里程数是8万多公里,可是后来他到4S店一查,真实的里程数是已经开了34万多公里。曹先生找到二手车商要求退车时,二手车商的做法让曹先生无言以对!
曹先生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款新能源汽车,车商介绍这款新能源汽车是2019年上牌,北汽EU5,是一款纯电动汽车,续航416公里,车子行驶了8万多公里,于是他便联系了车商,花六万元钱买下了这辆车。
车子开着一直很不错,可没想到自己还是被骗了,前两天,曹先生去4S店做常规保养时,却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这辆车实际行驶了346000公里。
这个车当时介绍说是八万多,那实际检查出来34万多,这相差了好几倍,那对于他来说,感觉受到了欺骗。于是找到了当时卖 车的车商全款要求退车。
但是车商却坚决不同意,而且要求曹先生按合同办事。曹先生无奈之下找到记者帮忙。
当记者赶到时,曹先生出示了车子的里程清单,显示公里数是34万多公里,而在仪表盘上的数据却只有八万多公里,两者竟然相差了四倍以上。
曹先生觉得自己被骗了,因为运行34万公里电池已经是接近于报废状态了,跑不了多少公里了。但8万公里的话,它实际还是能跑很长时间,当时如果他知道这是34万多公里的一辆车,肯定是不会买的。
可是在记者翻看双方签订的购车合同时,一条手写上去的约定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条款上写:营运车辆公里数不做保证,未达到60万公里。
记者于是问曹先生,车商在写这条条款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曹先生解释道自当时是有看到。还特意问了车商为什么这样写,但是车商解释说,他们都是这么写,因为他是营运车,不做保证。
曹先生承认自己有疏忽,但公里数相差实在太大,他无法接受。记者陪同曹先生找到了当时买车的公司一一杭州迎瑞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可没想到迎瑞的销售经理的解释让记者也吓了一跳。他解释到:汽未达到60万公里的意思就是这辆车是营运车,营运车因为它跟私家车不一样啊,营运车的表基本上不准,这辆车只能保证没有达到运行60万公里。
可是这辆车的表显示是8万公里,说因为他们公司收购这辆车时表上显示是八万多公里,实际车行驶多少公里他们也不去查,所以特别在合同里备注了。
对于这样的说法,曹先生立刻提出质疑,朋友圈里只写8万公里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解,另外车行作为专业机构,为什么查询不到实际公里数呢?
销售经理更是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们卖之前也跟他讲得很清楚,合同上面也写了对不对。他能接受才买的,不是说,我们强迫他买。”
据曹先生回忆销售经理有提到过说是公里数不准。但是说相差不大,没想到还差了4倍多。
据销售经理解释他们所有的收过来的车,都有自己的流程,但他们查不到车子的行程数。客户能查到啊,那是他的渠道。
很显然车行是故意的,在记者的协调下。蕞终车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6万卖出去的车子,他们愿意以45000元的价回收,但曹先生不同意,坚持要解除合同,原 价退车。(素材来源于小强热 线)
那么,车行的行为是否违法了呢?曹先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民法典》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 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通则》七十一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品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由此可见,车商宣传车是按运行8万公里的,曹先生也是奔着8万的公里的车去买的,但实际运行公里却是34万多,那么与当初订立合同时候呢,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偏差的话,确实符合《民法典》关于重大误解的一个规定。
因此曹先生有权要求解除这个合同,并返还相应的车款。而车商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合同法,而且还隐满了车辆运行公里数。曹先生完全可以向法 院 起 诉, 行使自己的权利。
@海凡讲故事
曹先生被车商骗了。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车商的行为简直就是欺骗,一辆行驶了346000公里的电动汽车,竟然以行驶8万公里卖出。这家车行的行为真是太过分了。
这是一个法制社会,更是一个做生意讲究良心品质的时代。你不诚信经营换来的一定会是失败的惨状,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能够测量出人的本性。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无论是买新车还是二手车,一定要认认真真的仔细看清楚合同内容再签订,以免上当受骗。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我@海凡讲故事 ,更多人间故事与你一起分享。
#我要上 头条# #看人间百态话烟火人生#
“借名买车”合同被判无效,规避政策竟有这些风险!“借名买车”合同被判无效,规避政策竟有这些风险!
【全款购车,却莫名被贷款?留心遭遇“套路贷”!】
合同的效力是如何认定的?购车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