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留学真幸福,不仅不用花钱,还有工资拿,还能去旅游。”近日,一位非洲女孩的话,在国内引起了不少争议,很多人质疑教育不公,而某专家却说给少了。
这名非洲女孩是赞比亚人,来中国已经三年了,本科就读于河北经贸大学,现在湖南大学读研究生。
这三年里,她不仅学费、食宿全免,每个月还额外有2500元的工资,期末还有高额奖学金。
没有生活压力的她,每天只需要上上课,每个月还能攒下一笔钱用来旅行,这日子着实让人羡慕。
在这三年里,她已经去过欧美等17个国家。
对这样的生活,女孩满意极了,她说在中国的生活就像在天堂!
但是,非洲留学生是满意了,国内的大学生心理却不平衡了,有人说,这对非洲的教育扶贫投入也太大了吧,我们出钱供他们上学,他们却拿来显摆。
碰到感恩的学生还好,碰到不知感恩的,也只能“呵呵”了。
这个消息传到网上后,顿时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国内很多人对此提出了异议:
在国内,大家上学都要掏钱,国内大学生奖学金也就才几千块钱,很多贫困生还需要贷款上学。
把发给外国人的钱,发给国内的人不好吗?或者是用来资助、补贴一些家境贫寒的家庭不好吗?
而北大教授胡必亮却认为:“每年十万块补助给得太少了,应该提高这些留学生的收益。”
胡必亮认为,提高留学生的收益,可以提高我们国家的影响力,只有我们给出的价格足够吸引这些留学生,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过来留学。
他说,我们国家现在发展起来了,有义务去帮助或提携落后的国家,这相当于我们国家在国际交往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胡教授的说法,或许是站在了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考量的。据资料统计,这些年,我国为了吸纳留学生,平均每年要在一个留学生身上花掉十几到二十万人民币。
然而中国学生去外国留学,却要向留学目的国贡献几十万,能获得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少之又少。这些钱完全是花出去了,属于是只出不进的状态。
胡教授的想法是,让这些落后国家的学生,像民国时期那些出国留学的先辈们一样,来我国学习之后,回去报效自己的国家。
想法是好的,只怕这些留学生,难以像民国时期的那些先辈们一样学习。
之前,网上也流传着关于国内女生和这些留学生们不好的言论,很多人对这些留学生都有着不好的印象。
有段时间,山东大学为了吸引留学生,专门找了一些女学生做陪读,让许多人都惊掉了下巴,这也使得山东大学在网上被群嘲了很久。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国内的大学要对这些留学生这么好,其实,这些大学之所以想尽办法引进留学生,是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的综合排名。
一所大学留学生的数量,是成了大学综合排名非常重要的指标
我们知道,国家提倡招留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既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又可以帮助那些落后国家培养人才。
而且,近些年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大学特别受亚非拉人才的欢迎。
有些非洲国家,甚至大量宣传:“去中国留学,你就能改天换命”。
只是,这样花钱引进来的人鱼龙混杂,或许,不少人是过来占便宜的。
毕竟主动降价的东西,难免会引来一群贪小便宜的人。
作者:梦微之
编辑:池鸿
#在头条看见彼此##国际#
经济的本质,就是在流动中通过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当然这是社会总和的代价和获得,并不是个体。所有背后不可看到的运行规律,都是基于这个大原则。
而且不只是经济,社会形成、社会法律甚至道德规矩都是为了这样一个共同目的。
我们先考虑下为什么贷款,因为贷款的预期是获得大于付出,钱要么在贷款本身的标的物上获得增值,要么通过腾挪在其他投资上获得收益。之所以贷款是因为付出最少,收益正常。
如果抢劫,那风险大,收益正常,所以没人选抢劫。但如果告诉你现在马上投入就可以有10000倍回报,贷款肯定时间不满足,那大概率会去抢劫,因为收益太大,甚至可以用收益解决抢劫风险。
贷款大量产生时尤其是房贷符合了社会经济总体投入下获得大的时代波段,人们或早或晚的踏上这辆列车,依靠贷款在本身货币贬值和房产增值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获得了收益,简单直接,这也是买房必贷款的本质原因。
我曾经提前还贷,之所以如此选择,因为我发现手里的现金没有增值空间,而却要付给银行利息。如果我继续用手里资金买房贷款,我认为收益已经没有,因为增值可能性不大,贬值速度远小于贷款利息,这样我必然是损失状态。
那如果我用手里余钱去投资,最简单的股票基金,会发现92%(某机构发布某年)赔钱,那自然也不会参与这样的风险。
所以提前还贷,说明了有钱但无预期收益,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和整体预判将本应流动起来的经济停滞下来。
而文章第一句就说了流动是本质,所以无流动无经济,那也就是没收益。
当社会总收益不增长时候我们怎么做?这辆列车已经不走了,再没有简单获利的可能了,那就得果断下车,不然车真往下坡走的时候获益也就回退了。
下车了去哪,当然是寻找另一趟简单获利的列车,越早上长期收益越多。
所以该如何面对提前还贷这个时代,那怎么做大家也就可以思考下,自己如何在社会群体行为中找到突破口,每一次变化对于社会整体是自然规律,对于个体就是机会。
有闲钱又不敢投资,那就得保值,保值就得找目前低估未来可能上行轨道,也就是低风险低收益项目。传统行业将有望抬头,其实我们只要看看世界曾经发生的事就很清楚了。低消费娱乐产业,举个栗子,从健身扩展到赛事,从观赛拓展到周边服务,从服务拓展到相应文化领域。
你说国家为啥要搞供销社?我想以后农村供销社会开食堂放电影,搞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