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付先生等几人以高出市场价几万元的价格贷款买了一辆汽车。因为出售方武汉某物流公司(有卖车资质)向他们承诺,如果买他们的车,就给介绍工作,还保证其每月收入不低于15000元。后来,确实有其他物流公司与他们签订了合同。但二个多月后,付先生他们发现,根据目前工作量,每月毛收入最多才7000多元,根本达不到15000元。导致他们还贷困难。于是他们想退车。但作为售车方的武汉某物流公司不同意。
一个物流公司,却做着汽车销售的业务。虽然有售车的资质,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怪怪的。
同样的车,在正规汽车4s店,价格才11万元左右,比该物流公司便宜几万元。付先生之所以多掏钱买该物流公司的车,正是因为看中了物流公司的许诺:“月收入不低于15000元”的丰厚的收入。抱着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的心态。贷款买车,豁出去了!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本案中,出于谋取高额售车利润的目的,某物流公司对付先生等购车者作了诱惑性的宣传,轻率许诺“每月收入不低于15000元”。这种行为既属于欺骗,又有误导的性质。
根据民法典,民事合同中受欺诈的一方,或者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合同撤销后,约定的权利、义务视为自始不存在。双方各自向对方退款、退物。并按照各自的过错,向对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本案中,最合理的争议解决方式是,付先生等购车者退还汽车,并按市场价支付车辆使用费以及一定数额的车辆折旧费用。售车方物流公司应退还全部购车款。
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要牢记成信是立身之本。只有成信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稳、更远,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你认为有道理吗?
———————
关注@百姓与法律 ,学习生活中的法律。
#年入18万?男子贷款购被套。##鄂州# #武汉爆料# #武汉#
真是搞不懂,为什么鄂州本地的公积金只能贷款40万,而武汉的公积金能贷70万?
鄂州户口,有武汉的公积金,武汉的房子买不起,只能买鄂州这边的房子,但是又不能用武汉公积金组合贷款,这是什么情况啊?
难道没有人遇到我这样的烦恼吗?
气死我了,我花了近80万购买的房子居然跌倒50万了!坐标鄂州葛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前几年,我看中了这里的一套房子,心想这里距离武汉市中心只有30分钟车程,房价6500不是太贵。
于是,我们并没有反复权衡,很快就贷款买了一套,首付30万,贷款40多万。
昨天,我问房产中介的人,我这房子是出租还是出售更划算。
中介告诉我说,房产证未满2年,出售后扣除交易税,我只能到手50万;出租的话,至少要再投入8万左右搞装修,每月租金1500元左右,太不划算了。
我又生气,又震惊。
我说,房价跌成这样,怎么还有人卖房呢?
中介说,整个小区有100多套房子在挂价代售,这个小区早期只有2000元一平方,很多人卖房有钱赚。
而我刚好赶上小区房价顶点时入手了这套房子。
无语了。
我太没有财运了,买股票当接盘侠,股票腰斩了,现在不敢打开交易软件。
心想买套房子应该可以保值,没想到还是逃不了当接盘侠的命运。
平日抠抠唆唆,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全部进入别人口袋了。
以后再不抠唆了。
对自己好点儿。
对家人好点儿。
对父母再好点儿。
城里人赚2000,农村人赚5000,可为什么幸福差了那么远?
小弟在广东打工七年,最终还是选择回家乡。
其实小弟的收入可以,夫妻俩合起来有一万多块,除去日常开支租房的费用,一年省个十万左右没问题。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回家乡呢?
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儿子上小学。当地的公立学校不收。一年要付一万多块的学费,去读私立学校。说是私立学校,其实就是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很差。就是排在前面的小孩,回到家乡鄂州,跟其他的小孩比,差距也不小。小弟也想把孩子弄进公立学校,但公立学校对外地打工人的子女非常苛刻,需要夫妻交五年以社保,还要托关系才能进的去。
我们都知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城打工,日薪大概在300左右,一个月八九千,那么几年下来,应该有不错的积蓄。但农民工可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有家乡的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这边开销就已经是个庞大的数字了。小孩子的读书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公立学校根本就不接受农民工的子女入学,农民工也不像城里人的工作,有五险一金的福利保障。最重要的一项支出,就是买房。大多数农民工辛苦一生,都想在城市里,至少是县城里买一套房产。现在的房价这么高,他们有限的积蓄投入里面,也是杯水车薪。此外,我们都知道农民工的收入不是特别稳定,基本上天气好了,才有活干,如果运气不好,可能大半个月都没活干,这个月可能赚了八九千,下个月就不一定了,有可能连一半都赚不到。
怎么说呢,我以前一直觉得 城里人一个月赚几千块,农村一个月也赚几千块 甚至更多,为什么城里人一直瞧不起农村人。后来生活圈子变了,跟城里人呆了很久, 理解了什么叫几代人的努力结果。人家一个月赚3千 比我一个月赚一万还有底气。不用自己还房贷 ,车也不用自己买,父母都有养老保险 ,看病不用花钱,更别说拆迁的那种。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差距,而我们只片面的看工资。农村人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就老人的医疗,小孩的学费,房子的首付和贷款都是压在身上的重重大山。这个社会永远是跑得快的人,欺压着跑得慢的人。出身的限制,已经让一大部分人无法跳出来。
你吃不了的苦,最终会让你的孩子吃苦。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如果真的必须有人牺牲,我希望牺牲自己,成全孩子。#鄂州头条# #头条本地通#
沛猫总结在孝感买房子一定会亏本的五种人。
这五种人买房,就相当于把钱往水里面扔,并且连声音都听不到。其中第五种人,已经是亏肿了,赶快看一下有没有你和你的亲朋好友。
第一、在北城区和西城区的楼盘买一百四五的大户型,说是为了小换大去改善,而住不了两年就想搬家,结果还卖不出去,知道为什么吗?
第二、去武汉买房去买到黄冈、鄂州、阳逻等位置的文旅大盘,自己买也就算了,还把大表哥小表妹拉着一起去买,这不马上要过年了么,等着回老家就等着被七大姨八大姑批斗吧。
第三种、图便宜买公寓。一层多户甚至十几户二三十户居住,鱼龙混杂,流动人员多,不能落户,不能居家生活,隔音差,公摊也大。周边的住宅都翻倍了,而你买的公寓,清一色到现在基本都不涨,甚至有的还跌了想转手卖掉呢,要交高额的税费,大概是总房价的20%左右(含中介费),你去找中介让他帮你卖一下公寓,基本上都不会理你。
第四种、买老破小和老破大的房子,房龄只要超过20年,每过一年就会跌一点,特别是那种打折学区房的名义卖高价的老房子。要格外的小心,孝感已经成立了教育集团,往后的入学会更加规范,再过个几年就没有所谓的学区房了,你买了一旦学区取消,然后也不能拆迁,那恭喜你,再也卖不出去了,你就是最后一任接盘侠。
第五种、贷款上几十甚至上百万去买商铺,坐等升值和收租的,你想着一铺养三代,而到头来你却三代养一铺啊。
还有的人因为买到的楼盘降价了,去网上的某某信箱反应情况,希望官方能想办法解决,说“我们之前买这里多少钱,现在多少,大概一个首付就这短短个把月就亏没了”。
官方回复是这样的,说“商品房具有商品的属性,房价波动是市场的行为,所以企业有权来做些调解,行政机关是无权来干预的,这是符合民法典的精神”等等。
所以啊,买房这事唯有自渡。地方和地产商之间,它们具有更强的价值链接。哪管你买房人是亏是赚,只管把地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