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勾什么什么成语有哪些?
成语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成语中,“什么勾什么什么”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句式,表示两个或更多事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关联。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什么勾什么什么”成语,供大家参考。
1. 一毛不拔
这个成语意指极度吝啬或不舍得花钱,出自《晋书宣帝纪》:“法官贺义初有令名,为讼者所敬重。但其悭吝无比,曾经惜用废纸,以避买新笔。”可以看出,贺义初是个非常吝啬的人,不愿意浪费任何一分钱。
2. 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意指因误会或过分敏感而产生的错觉,比喻人们常常因为主观臆断而错失真相。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远岫出山峦,穷泉带石甃。云霞明灭间,岸柳幽于色。我来凭阑干,心事正纷杂。酒至十分醒,思量劳此夜。杯中酒不尽,倾复满如初。对此揣名巧,恐非守常律。世人爱短长,何不归黔娄。惟愁岁月晏,良辰虚掩扉。”可以看出,李商隐因为酒后兴致勃勃而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惧和疑虑。
3. 狡兔三窟
这个成语意指为了避免危险而预先做好多种准备,比喻机智灵活的人善于有备无患。出自《战国策楚策五》:“子綦之行,夹右抚左,倍道兼行,狡兔三窟,以避其患。”可以看出,子綦在战争时能够灵活应变、应对多种可能性。
4. 望洋兴叹
这个成语意指在面临困境时感到无力和无奈,出自清代朱彝尊的《石钟山记》:“眼界广大的志士,面对着未能完成祖国现代化事业的困境,只能离开宝岛台湾,无可奈何地望着大海,心中感慨万千,只有望洋兴叹了。”
5. 擎天柱
这个成语意指能够支撑大厦或担负重任的人或事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跋》:“孙亮竟坚,如擎天柱,背住堂上,击之,无所动摇。”可以看出,孙亮在关键时刻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保持稳定。
总结:以上是几个常见的“什么勾什么什么”成语,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加运用这些成语,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